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912712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了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战争后签订什么条约的场景?
(2)材料二中的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些不平等条约的哪些规定有关?
(3)对材料中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和“自救”行动有哪些?请列举出来。(分别答出两个即可)
(4)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教挽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维克多•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有这样一段:“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四   丘逢甲曾作《离台诗》二首,其一为:“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材料五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六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指的是哪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维克多•雨果描述的是哪次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的“宰相”是指谁?诗中描写的地区与祖国大陆第一次分离和哪次战争有关?
(5)材料五中,梁启超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领导开展了什么运动?
(6)材料六说明了请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用条约的一条内容加以说明。
(7)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给材料一、二、四、六和材料三、五确定历史主题,并指出这两个历史主题之间的关系。
2022-04-27更新 | 7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入侵,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民族的尊严逐步沦丧,中国人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海、重庆分别是在哪一条约中被迫开放的?
(2)图一、图二和图三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分布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开设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

——《林则徐集》


(3)材料二表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具体方式有哪些?请你归纳其共同特征。

材料三   1902年,《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陈旭麓引[]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


(4)材料三中的“暴乱”是指什么事件?莫理循说“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2023-11-25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2020-09-23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