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914885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丢人”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什么历史事件的描述?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后者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2)材料三所描述的日本犯下的哪一罪行?面对惨痛的历史,请你谈谈你的认识。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华儿女一致抗日。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妥协与和平

(1)阅读材料一,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什么后果?材料二中张伯伦挥舞着的是什么文件?它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步骤二:抗争与和平

(2)读材料三写出中国战场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抗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材料四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起到什么作用?
步骤三:合作与和平

材料五:……(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二战后,欧洲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材料五中“再也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采取这一方式对欧洲各国发展有何意义?
(4)基于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至少两点)
2016-11-27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忆往昔,悲欢离合几度!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国共两党有过许多恩怨。同时,在中华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两党为了民族大义也几度合作,为民族和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友好交情见面初)初携手,暂讨吴、孙、张,北伐凯旋初奏。

(星星之火可燎原)事难料,祸生肘腋间,兄弟十年阋墙。

材料一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

(1)哪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两党合作建立的哪所军校为北伐作了准备?
(2)材料一中“紧急会议”“武装暴动”分别指什么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探究,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14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列举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一例成就。

材料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一事件最能证明十年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 毛泽东到重庆,在社会上激起巨大反响。《新华日报》发表群众来信说:“毛泽东先生应蒋主席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证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人民网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毛泽东“毅然来渝”的目的是什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2-03-29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