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背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92950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剧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战役进行的极为惨烈,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遭到炮弹袭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军事集团”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
(3)第一次世界的性质是什么?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二: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采用“新政”,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解决危机。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自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相互交流与合作。又相互制约和防范,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写出此次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在这场战争后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30年代美苏在经济方面分别采取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中所提及到的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
(4)材料四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四,写出这一趋势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4-05-10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以哪国为核心?材料一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超过2000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军队。其中俄国的人力损失最多,大约28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8%。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经济一片混乱。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2)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材料三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由于美国参议院认为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让美国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


(3)巴黎和会召开于哪一年?据材料三,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什么?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的理由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美国倡议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该会议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名称是?
2023-12-19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欧洲的政治版图变化由来已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按:在【百度】检索“奥地利”条目,将得到的解释整理如下

10世纪时,德意志国王奥托二世建立新辖区“东方马克”,后来被称为奥地利。

12世纪时,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将“东方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再继续吞并周边的小国,最终成为德意志王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13世纪时,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伯爵打败奥地利公国,以此作为家族世袭领地,开创了奥地利公国的哈布斯堡王朝。

15世纪初,奥地利升格为大公国,继续通过联姻和战争扩大版图。

16世纪时,奥地利大公查理五世打败法国、奥斯曼土耳其,使哈布斯堡王朝成为欧洲霸主。查理五世放言“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这就是近代“日不落”国家之说的出处。

17世纪,奥地利及其仆从国同英、法、俄、瑞典、荷兰等国进行争霸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哈布斯堡家族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霸主地位,战争双方所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代国际法的源头。

180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弗朗茨二世将他统治下的大公国、王国及其他领土合并为奥地利帝国,与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对抗,结果被彻底打败,丧失了诸多头衔,仅保留国王称号。

1866年,奥地利又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被击败。哈布斯堡家族退出德意志地区,仅保留其家族领地奥地利。

1867年,奥地利帝国被迫提升匈牙利地位,更改名称为奥匈帝国,成为“共主联邦”。

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波黑,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人,是普林西普事件的重要起因。

1918年,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四个国家,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1)指出奥地利在19世纪期间所参与的历次战争,概括说明奥地利在这些战争中的得失情况。
(2)奥地利在近代曾经侵略过我国,你知道是哪次战争吗?
(3)围绕奥地利发生的诸多事件,哪些具有开创性和世界性?
(4)1918年,奥匈帝国为什么分裂?这又说明了什么?
2023-06-09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