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 九一八事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936163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激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际公祭日。


(1)材料一图片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
(2)材料三两位将领分别指挥了抗日战争中哪两大战役?
(3)读材料四,请你说一说国家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的两首歌曲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概括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
(2)请从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角度介绍下材料二图美术作品(《田横五百士》)
(3)材料三图中张謇的企业出现“黄金时代”和“生产受挫”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据此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024-01-28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清朝末代皇帝在经历革命和“亡国”后居住于此。它同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长春解放纪念碑矗立与长春市南湖公园北门入口处,1988年10月18日,在长春解放40周年之际,正式竣工落成。


(1)材料一中“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于哪次事变?
(2)材料二中使“长春获得解放的战役”是什么?
2019-01-15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舞蹈以其动态造型艺术的魅力,在抒发人们思想感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乐舞,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极具特色。其中有一种难度很高的“胡旋舞”,是在一个两尺高的、画上花样图案的大木球上腾踏旋转的舞蹈……因为唐玄宗的喜爱,宫中人人都学胡旋。白居易在《胡旋女》中写道:“回雪飘钢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摘编自胡元斌《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材料二   15世纪的意大利城邦之间常常出于政治目的兴办一些宴飨歌舞活动,即“席间芭蕾”。它是一种舞蹈动作与宴会菜肴内容相结合的舞蹈。比如端猪肉菜肴上桌,人们就跳狩猎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口味的提高,人们把音乐、舞蹈、诗歌和哑剧融入宴会中的每一道程序上,同时还穿插一些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

——摘编自闻明   彭萍萍主编《节奏与构图的探索:世界舞蹈史》

材料三   第一个短剧叫《侵略》,以一九三一年满洲一村庄为背景,幕启时日军到达,把不抵抗的中国军队赶走……最后村子里的人……都宣誓要同日本鬼子“血战到底”。另一个《统一战线舞》,表现中国动员抗日……中国人是演哑剧的天生艺术家,他们的姿态十分写实地传达了舞蹈的精神。

——艾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旋舞”的特色?分析唐代舞蹈“具有特色”的原因。
(2)材料二中芭蕾舞最初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在意大利产生的背景。
(3)概括材料三中舞蹈的主题,结合具体史实说明短剧《侵略》的创作意图。
2023-10-24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