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93865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哪一事件?史书记载“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的娜一项规定?

材料二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董仲舒对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材料二反应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其中“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是采纳了谁的建议?

材料三:

1

禁胡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貌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创新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古代帝王将相们在改革创新中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与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制诸侯国分布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大意是:凡是不属于六经和孔子的思想学说者,皆予废除),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五:(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该图反映了西周哪一重要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图中诸侯所受封区域之间大小差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这一政治制度对当时西周而言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①为(     
A.春秋争霸B.铁制农具和牛耕C.百家争鸣D.诸侯势力增长
(3)结合所学,结构图中②应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该事件推动了秦的统一?
(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三的知识结构图。
(5)分别概括材料四中贾谊和董仲舒的观点?二人的观点对当时的西汉产生了什么实际作用?
(6)材料五所反映的是北魏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你认为该事件最大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023-02-24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如下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作用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公元前356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5世纪后期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管仲改革时辅佐的是春秋时期的哪一位诸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有两个农民,一个想免除徭役,一个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他们最好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3)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了哪里?他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4)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2-22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的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两例。
(3)阅读材料三、列举南迁人口主要迁入的省份。(举出一例即可)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总结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至少三个)
2024-03-02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