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汉的科技和文化 > 造纸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9615868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的西汉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在纸发明之前,人们通常用的书写材料是什么?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陷?
(2)图2中的蔡侯祠是为了纪念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这一贡献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3)图3的建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修建该建筑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图4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特长是什么?在世界医学史上,他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5)通过以上图文材料,你认为应该学习这些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和品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书籍的发展映射出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汉武帝时,儒家“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占据了博士官学的全部位置。为保持儒学在教育上的垄断地位,汉儒对其他学术和技艺予以贬低和排斥。汉元帝时,明确表示只有“五经”才是“正术”,其他学术则为不足以留意的“小辩”“小道”。终汉一代,“五经”及相关传记(广义上还包括《论语》《孝经》)成为官立太学的唯一教材。

——摘编自施克灿《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的嬗变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材料二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传统书房的范式确立和发展起来。随着①相关技术的进步,书籍生产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文人有书读;随着②选官制度创新与发展,读书考官成为文人晋升阶梯,文人要读书。著书立说者越来越多,有书才有书房,书房逐渐普及起来。

——摘编自张小李《书房简史》


(2)结合所学,分别写出材料二中①、②处对应的史实。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写出线装书的优点。
2023-07-12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科技文化的力量”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编写书籍】

小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

(1)请你参照第一章第二、三节示例并结合重庆历史,补充第一节内容。并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子目录及内容。(至少写出两节子目录及内容)
任务二【研读图史】

炮轰后的凡尔登

福特T型汽车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依据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研制成功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国家比较多,美、德成就突出。(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看法。
任务三【走近人物】

新中国以来部分杰出科学家基本情况

序号
人物

成就火箭专家、中国“航天之父”“两弹元勋”,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杂交水稻之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科学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并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位科学家仿照示例,撰写解说词。(示例除外)
示例:①钱学森,国际知名火箭专家,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4-05-17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文字的出现、思想学术的繁荣都是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材料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摘编自李宗焜《甲骨文字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3)七年级(2)班同学正在制作“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请你参与!请从如图图片中选出一张能反映当时文化发展水平的图片作为“两汉科技文化展示”板报的首页,请写出图片编号,并给这一图片写一段介绍。(要求:紧绕主题,符合史实,语句通顺,80字左下。)

                                                                                                                 
2024-03-06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