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9690001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求索,面对困难,奋发图强,在不断探索中开启新航程,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奋发中图强】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代表成就



(1)结合材料回答,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新航程再启】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须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回答,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什么理论为指导?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举一例说明“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哪些重点工程?“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体现了我国哪一政策的实施?

材料二   下面是媒体报道中有关香港和澳门的数字图案。



(2)材料二中“97”“99”字样,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些事件发生并得以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材料三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这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四   近年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良好局面……冀望两党秉持民族大义,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共成民族复兴之伟业。

——习近平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国家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
2021-07-15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1953年工业总产值仍然比1952年增加了33%。1954年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1949年的4.2倍。”

——1954年周恩来在某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讲话

材料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材料三   仅仅三年,国民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进一步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式一“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的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重工业建设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共占51.5%。中国人民热情高涨,开始投入到工业生产中。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工业产值的增加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下有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一桥”指的是哪一座桥?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再举一例这一时期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4)材料四的几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事件?据所学知识和图3回答,采用了何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2023-07-21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1953年农、
轻、重比例
(%)
1957年农、
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
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018-02-10更新 | 3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