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我国文字的演变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988518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无论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而来的。它浸润着文化发展的基因。西方文化重理性,讲科学,而中国文化重感性,讲体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文字发展的差异。中西方社会形态不同,也使中西方文字的发展轨迹有所不同。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渐形成了代表当今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代表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古代文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字的意义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9-20九年级·河南·自主招生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与纽带。

材料一

“兔”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写法不同,造成政治文化交流障碍。秦统一六国后,官方文字定为标准化的统一字体小篆,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此外,统一的文字通过典籍和刻石保留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血脉,不曾中断。

——摘编自《从“书同文”到“语同音”:语言文字规范统一与文化认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概括统一文字的意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并创造出一些专门术语,如“几何”、“地球”、“推论”等新词,这些词迅速被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拿来使用。洋务运动时期,徐寿翻译化学元素创出新字,日本派专人学习。明治维新后,日本借用自身语言特点和借助古词新用的方法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如“民主”、“人权”,这些词也大量输入中国。

——摘编自《汉字分化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语词汇不断丰富的途径。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明清以来影响汉字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2010年,联合国将每年4月20日中国传统节气“谷雨”这一天定为中文日。2023年国际“中文日”的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墨西哥、俄罗斯、越南、蒙古等相继庆祝“国际中文日”,举办学习中国书法、雕版印刷、象棋、剪纸等活动。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育,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将中文列入工作语言。

——摘编自“中国侨网”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文日”设立的意义。
2023-06-06更新 | 10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物1:甲骨文   文物2:商鞅铜方量   文物3:秦铜权     文物4:秦始皇诏版
⑴ 文物1是哪个朝代高度发达文明的代表?该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价值?
⑵ 据文物2和文物3,指出商鞅变法与秦始皇巩固统一均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铜权上文字的字体。
⑶ 文物4中的“廿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该文物主要反映了哪些史实?
2017-11-26更新 | 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承载历史】

材料一   狗是人类的“朋友”。下表是“狗”字的前世今生。



1)材料一中的甲骨文“狗”应刻写在哪些材料上?假如行书“狗”是王羲之的真迹,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出王羲之书法的笔势特点。
【人民创造历史】

材料二



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三幅邮票中人物的名字。
图一:身为宦官名气大,改进造纸传天下。(       
图二:名为“医圣”贡献大,伤寒杂病论天下。(       
图三:创“麻沸散”行手术,编“五禽戏”健身体。(       
【史书叙写历史】

材料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3)材料三第一段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史学成就?第二段材料对司马迁编著的史书进行了评价,这一评价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治史思想和态度?(不得抄录原文)
【寺窟展现历史】

材料四



4)材料四与哪一宗教有关?这一宗教早已融入中华文化,请你举出两个成语加以佐证。
2021-02-04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