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 衣食住行的变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0 题号:988518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粮油、米面、鸡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数量定量供应,凭票证购买,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衣食住行依旧离不开票证。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每逢年关岁末或节假日前夕,街道上便到处都是排成长队的购物“长蛇阵”。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各家各户的菜篮子里一年四季都会装满各种时令的水果蔬菜。1979年1月,中美正式恢复邦交,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可口可乐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获准进入消费市场;198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店;1993年,粮票作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人的饮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三 2018年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闭幕。2018年,我国货品出口为15.3万亿,增长了10.8%,去年的进口为12.5万亿,增长了18%。过去五年,我们出口基本上呈现一位数增长,但进口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所以贸易顺差逐渐进入平行的阶段。当今世界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出口大国可能是原料加工的出口大国,是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大国。但当今世界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进口大国将极大提升贸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何巨大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描述的变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身边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知识点】 衣食住行的变迁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出现了“柯立芝繁荣”(1923年~1929年)。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材料二1929年~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却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粮油、米面、鸡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数量凭票证购买。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各家各户的菜篮子里一年四季都会装满各种时令的水果蔬菜。随后可口可乐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获准进入消费市场;198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西式快餐店……1993年粮票作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人的饮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材料一中“美国人民达到罕见幸福境界”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被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变化的走势如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4)根据材料四,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何巨大变化?
(5)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021-04-16更新 | 6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

——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1536年,英国颁布《亨利济贫法》,但直到19世纪,英国贫困问题持续恶化。政府虽然坚持自由主义的治理思想,但在促进就业、为工人尤其是童工提供受教育等方面进行立法,乡绅和工商业公司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学增《转型时期英国社会贫困及其治理》

材料三   如下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实施社会救助制度的原因及其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贫困救助上的举措。
(3)观察材料三图片,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贫困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0-07-10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现代史观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穷二白下的起步】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图1所反映的建国初哪一改革举措?图1与图2在内容上有何内在联系?
【跌宕起伏中的前进】

材料二: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第一,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摘自杭州市萧山区科协官方澎湃号学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此会后在经济建设中违背会议第一条“重大决策”精神的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举1例即可)

材料三: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表格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品味诗歌,观察下表

1964年A巨响一声震太清,蘑菇云朵迅升腾邓稼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B中华儿女果豪雄,云海飞船遨太空钱学森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C辛勤换得亩粮吨,消尔饿饥还有谁?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空白处应该填写_______,指出ABC三处与相关内容对应错误的一句诗(可以只答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伟大征程上的腾飞】

材料四:



(4)材料四两幅图片所示内容是我国哪一历史性决策推动的结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为什么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五: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五概括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6)回顾新中国70余年的风雨历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识(答案不得摘抄32题题干原文)。
2022-07-07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