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外交事业的发展 >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 中美关系正常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9974696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29日,台湾最后一任驻美“大使”沈剑虹离开了华盛顿。

1979年1月1日,台湾驻美“大使馆”正式关闭。

1979年4月,美国从台湾撤走军队。

1980年1月1日,美国废除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材料二   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次数:

年份会晤形式合次数
双边互访(次)多边场合(次)
20世纪80年代505
20世纪90年代246
进入21世纪62329

【注:“双边”,是指两个国家一对一的关系;“多边”,一般指参加同一国际组织或某个活动的多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中美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要双方能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坦诚对话,推进合作,就一定能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当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又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中美关系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三集》

材料三:“这是联合国内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多年来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材料四: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额为6020万美元。

材料五:近年来,中国先后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

G20峰会杭州                           金砖峰会厦门                       上合峰会青岛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什么?
(3)材料三人民日报社论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导致材料四美国进出口贸易额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格局。
2022-09-12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远东朝鲜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2023年6月1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这也是近五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到访中国。秦刚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这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两国“打破坚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访华取得的成果。
(3)中美两国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关系如何健康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3-07-09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四: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在国际上有何深远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哪项外交成就?
(4)材料四中的“公告”反映了第二年中美关系史上哪一历史事件?它对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起到怎样积极作用?
2020-08-21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