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乡镇企业的崛起、国企改革 > 国有企业的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7 题号:9974697
解析经济。

曾经,中国消费者在日本、欧美各国疯狂扫货的新闻让有识之士陷入沉思,也一度让中国品牌或多或少有一些尴尬。

材料一   示例一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沉重打击了沙皇俄国的嚣张气焰,充分暴露了俄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腐败和落后状况,成为俄国从强势地位走向衰败的重要标志。战争中,俄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指挥能力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英法联军。由于缺少铁路,俄国调动军队和给养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英法。而工业发展的滞后导致俄国海军只能以木帆船与英法军队的铁甲舰对抗。

示例二1921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俄国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为14亿卢布,只及战前的13.8%。

同年的煤和铁的产量分别是870万吨和12万吨,为1917年的28%和4%。

示例三当今中国经济工业已经占绝对主导地位,农民的历史地位不可避免地要下降。农民,小农知识分子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不接受这样的历史变化。

中国工业化被小农思想阻滞,甚至异化。工业化思想,社会化大生产在中国受排挤。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工业也被迫小农化,“责任田化”,小块化。

中国一些改革将现代企业改革为,按照小农思想的要求,搞“责任田”,划小,分到个人,实现承包单干。工业经济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经济,非要把中国工业经济变成小农式的责任田,割裂现代工业经济的社会性,联系性,这种做法错误,最终会导致经济失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不同时期中俄两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概括两国解决上述问题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归纳推动工业发展的相同做法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历史文明的结晶。

材料一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上被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阶段

发展概况

元朝时,掐丝珐琅技艺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外族和中国工匠的共同努力下,这种工艺开始在中国扎根

明朝景泰年间,北京的“铜胎掐丝珐琅”逐渐成熟,釉色多以蓝色调为主,故名“景泰蓝”

清朝乾隆时期,掐丝珐琅技术达到鼎盛,其纹饰缜密,色彩雅丽,更富于民族风貌,品种不断增加

1860年以后,景泰蓝开始大量出口,民间景泰蓝工艺有了一定发展,其产品开始带有浓厚西方韵味

1931年至1949年,景泰蓝出口销售额明显减少,严重时90%以上作坊被迫停业、转业

1956年,公私合营性质的北京市珐琅厂成立,设备得到革新,既提高了效率,也使工艺更加精细,景泰蓝产品质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好

1984年,北京市珐琅厂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负责制,景泰蓝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大增,行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两个阶段,分别说出各时期景泰蓝生产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北京除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外,还有绢花、扎燕、抖空竹、相声、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着北京发展的历史,蕴含着北京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艺术,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北京市也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如组织展演、资助传承人、编辑科普丛书。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不容乐观,面临全球化、市场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冲击。

——摘编自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北京“非遗”价值的认识并提出保护、传承的建议。
2021-05-05更新 | 18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论,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材料二: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北师大《八年级中国历史下》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2021-07-03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10月20日十ニ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该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何意义?

材料二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件大事。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月22日)


(2)材料二中习近平提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材料三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进入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这也是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指的是什么?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019-09-20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