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与人类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北极熊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加拿大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图为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及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同纬度其它海域相比,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     
A.有极昼现象B.气候温暖湿润
C.海水结冰期更长D.缺乏天敌威胁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生存范围的(     
A.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南移
B.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北移
C.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北移
D.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南移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中考地理生物二模试题-初中地理

2 . 202311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开幕。在全球气温屡创新高、气候灾害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本次大会首次对《巴黎协定》签署以来的气候行动进展进行全球盘点。读世界部分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阿联酋地区居民主要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黑色人种、伊斯兰教B.黄色人种、佛教
C.白色人种、基督教D.白色人种、伊斯兰教
2.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中国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②完全停止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③降低企业生产能耗④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开明教育集团中考模拟地理试卷

3 . 为更好地学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节内容,小静和小云查找了关于极地地区的相关信息,并开展了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两人在查找极地地区相关信息时,发现了一幅漫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减少极地地区微塑料,我们应当(     
A.低碳出行,缓解气候变暖B.加大科考力度
C.减少日常使用塑料制品D.发展极地旅游业
2.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A.猎杀北极熊,保障科考人员安全B.大规模利用北极的生物资源
C.将丢弃的垃圾扔在北冰洋里D.作为科研基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3.图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科研考察造成的白色污染B.石油泄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C.全球变暖对极地地区造成的影响D.猎捕鲸鱼对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什是我国在内陆设置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沟通中国与中亚各国的重要通道。

材料二: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六大走廊之一,近几年来,通过两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密切了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促进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喀什靠近我国领土最西端的____高原,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优越条件主要体现在:____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中A山脉的形成原因:____
(3)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路线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油轮途经马六甲海峡海上输入;路线二,在巴基斯坦铺设输油管道陆上输入,路线二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孟买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进入夏季以后,多地持续遭受高温炙烤。针对如何使城市更宜居,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模拟探究实验,下图所示为其中一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实验能够反映出影响气温的因素是(     
A.昼夜长短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地形因素
2.图示实验显示(     
A.白天沙土升温快,温度高于水B.夜晚水降温快,温度高于沙土
C.沙土昼夜温差小,平均温度高D.水昼夜温差小,平均温度高
3.结合实验结论,为缓解高温炙烤,城市建设中可以(     
①扩建居民社区,降低人口密度
②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③外迁高耗能企业,增加河湖等水体面积
④增加电力供应,鼓励安装和使用空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杭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昼变长,夜变短B.昼变短,夜变长
C.昼先变长,后变短,夜相反D.昼夜长短不变
2.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此时的南非的好望角正值(     
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
3.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①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③植树造林种草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材料二:图为碳达峰碳中和示意图。下表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C特别报告》分析了升温1.5°C和升温2°C的区别。

影响升高1.5升高2
海平面上升0.4米0.46米
脊椎动物流失4%8%
植物流失8%16%
昆虫流失6%18%
珊瑚礁流失70%~90%99%
热带地区玉米减产3%7%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_______,排放出大量的________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_______(选填:暖或冷)。
(2)依据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3)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请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2024-05-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地理试卷(二)

8 . 20243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中国海南举行。图1为亚洲地理分区示意图及某地居民生活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地理方位划分,中国位于(     
A.东亚B.西亚C.南亚D.中亚
2.图示居民生活的地区(     
A.终年炎热B.冬季严寒C.河湖密布D.沙漠广布
3.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其主要原因有(     
①亚洲各地气候不同②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同
③亚洲地形复杂多样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4-04-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南极科考】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考察时间

(1)简析我国科考队选择在11月出发前往南极地区的原因。
(2)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探究二南极环境

南极环境严苛,几乎看不到绿色,为了解决科考队员吃不上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早在几年前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见下图),利用先进的温室栽培技术,实现了蔬菜自给

(3)分析我国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的主要原因。

探究三保护环境

数据显示,202212月底,南极海冰范围已经达到卫星记录中所记载的最低水平,消失的海冰相当于格陵兰岛的面积,约有220万平方千米。研究人员通过对海冰减少的预测,发现地球的变暖趋势如果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的话,到21世纪末,将有超过90%的帝企鹅栖息地受到威胁。

(4)气候变化对帝企鹅栖息地影响很大,描述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5)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0 . 2020年12月12日,德国“北极星”号科考船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后抵达德国。船上研究人员亲眼见证了全球变暖对北极海冰产生的恶劣影响。他说:“北冰洋正在死去。”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德国“北极星”号科考船经过图中A科考站回国,关于A科考站的位置正确的(     
A.(78°N,15°E)B.(78°N,15°W)C.(78°S,15°E)D.(78°S,15°W)
2.如何延缓北极海冰的寿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开发清洁能源,植树造林B.各国都应该鼓励私家车的使用
C.排除隐患,减少山火的发生D.停止室内电器待机状态
2024-04-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本部中考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