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2021年2月9日,南极西摩岛测得20.75℃的高温,打破纪录。同期,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西瓜雪”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升高,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极地区“西瓜雪”现象,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预示南极地区气候改善B.南极地区污水排放超标导致
C.可以开发南极“西瓜雪”旅游项目D.显示全球变暖加强,南极冰盖融化加速
2.下列关于南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B.全年有极昼、极夜现象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D.应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3.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同学们可以(     
①低碳出行②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减少浪费④修复生态系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的现象,这与当地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甲。

材料三图乙是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乙图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____,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____(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____(极昼/极夜)现象。
(3)南极洲是冰雪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极地冰雪可能消融失控”的原因。
(4)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任意一点,合理即可)

3 . 碳排放强度指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排放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和北京的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上升趋势
B.北京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优于全国,显现良好地低碳发展状态
C.2019年北京碳排放强度与全国碳排放强度的比值为0.35
D.2010年后,北京与全国碳排放强度比值越来越大
2.北京为了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举措合理的是(     
①开发新能源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将“首钢”迁出北京
④推广新能源汽车              ⑤维持能源消耗现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2022-07-0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中所要测定的常规要素之一。某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开展了气温的测定和记录活动。下图示意百叶箱和测量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气温前,老师跟学生强调了几点注意事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测量工具只需百叶箱B.观测仪器需要受到太阳照射
C.百叶箱距离地面13米D.记录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
2.测量的数据中(     
A.①为20时的气温B.③为12时的气温
C.②④温差约为6℃D.气温日较差是15℃
3.近些年来,我国各地的百叶箱随气象站频频“搬家”,关于其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加剧B.城市发展挤占用地
C.城市发展破坏探测环境D.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横线上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a.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____
b.甲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____
c.乙地和丙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____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青藏地区,人们习惯身穿藏袍,早晚手藏袖,中午袖系腰,这一穿着方式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点是①____中南半岛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稻种植区,据当地气候特征推断,水稻的生长习性为②____(选填“喜早喜冷凉”或“喜温喜湿”)格陵兰岛由于纬度高,气候③____,积雪深厚,狗拉雪橇是当地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

2021年2月19日,南极部分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当地时间2023年9月25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说,南极今年冬季的海冰最大面积刷新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的最低纪录。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3)南极大陆冰川广布,气候类型以____为主。据材料可知,造成南极地区冰川融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
(4)我国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就实现“碳中和”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任写一点即可)____
2024-02-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横线上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a.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____
b.甲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____
c.乙地和丙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____
d.丙地区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____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青藏地区,人们习惯身穿藏袍,早晚手藏袖,中午袖系腰,这一穿着方式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点是①____中南半岛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种植区,据当地气候特征推断,水稻的生长习性为②____
(选填“喜旱喜冷凉”或“喜温喜湿”)
受当地气候③____这一特点的影响,秘鲁利马建造了有厚实的墙壁的土坯房屋

2021年2月19日,南极部分地区藻类大量繁殖。当地时间2023年9月25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说,南极今年冬季的海冰最大面积刷新有卫星观测数据以来的最低纪录。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3)南极大陆冰川广布,气候类型以____为主。据材料可知,造成南极地区冰川融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
(4)我国预计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就实现“碳中和”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任答2点)
2024-01-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七年级地理开学摸底考(山东济南专用 七上全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7 . 2023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天气气候、水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未家展。如图为世界气候分布图及各地景观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识气候
判断对错,对的填写正确,错误填写错误。
①气候的两大组成要素是气温和降水。____
②甲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____
③乙地和丙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____
(2)析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青藏地区,人们习惯身穿藏袍,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点是①
____
在欧洲西部,人们喜吃牛羊肉,因为当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②____业发达在亚马孙河流域,受当地气候③____这一特点影响,人们用浮木作基底建房子,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在格陵兰岛,由于气候④____狗拉雪橇是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
(3)悟关系
2022年7月,格林兰岛冰川每甘流失60亿吨冰,导致海平面疯狂上升。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____(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8 . 读我国2010年至2050年能源碳排放的行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30年我国碳排放量将到120亿吨以上,达到峰值
B.在2020年度,工业碳排放量高于交通和建筑的总量
C.2030年以后,建筑业碳排放量逐渐减少
D.为实现碳中和,要求工业的减碳数量更多一些
2.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正确措施有(     
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以煤炭为主,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②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③以立法等方式支持低碳产业发展
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12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中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气候·人类】2023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天气、气候、水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未来发展。图为世界气候分布图及各地景观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识气候判断对错,对的打“正确”,错误打“错误”。
①气候的两大组成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
②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
③亚洲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在青藏高原,这里气候温暖。(     )
④甲、乙、丙三地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少旱涝灾害。(     )
(2)析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响
在中东地区,人们习惯身穿白袍,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点①____在东南亚,人们喜食米饭,因为当地气候②____,适合_③____(小麦/水稻)的生长。在东非高原,由于气候④____的特点,植被以草原为主,人们用木棍和茅草为材料搭建房屋居住。在格陵兰岛,由于气候⑤____,狗拉雪橇是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
(3)悟关系
2022年7月,格陵兰岛冰川每日流失60亿吨冰,导致海平面疯狂上升。
①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____(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双碳目标:2030年我国将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2060年将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达到相对“零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效抑制气候异常变化。这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②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____
③亚马孙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结合所学,说说这片热带雨林的作用:____

10 . 200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距今已有16年。“地球一小时”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展开国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②其生产的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
③地势西高东低④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面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最主要目的是节约用电B.有利于加深民众对全球变暖的认识
C.熄灯路线自东向西是因为越往东时间越早D.有利于提高全球民众节能减排的意识
2023-06-2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