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7 道试题

1 . 草屋是埃塞俄比亚传统部落特色房屋,整体采用竹子和芭蕉叶编织而成,借助高大的竹竿架起,外面再覆盖一层防雨的竹叶,建成后形如一头大象,故又称“象屋”。“象屋”必须在干燥季节建造,由于白蚁的侵蚀以及潮湿地面的腐蚀,“象屋”每隔3年就要修整一次。读“象屋”景观图及当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造“象屋”要避开的月份是(     
A.13B.46C.79D.1012
2.“象屋”每隔3年就要修整一次的原因是(     
A.生物蚕食严重B.洪水侵袭频发
C.风力侵蚀严重D.人为磨损严重
2024-01-22更新 | 47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中考地理仿真测试卷(二)

2 . 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A.(60°W,40°S)B.(60°E,40°N)
C.(60°E,40°S)D.(60°W,40°N)
2.关于图中民居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沙特民居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适应B.沙特民居平顶、厚墙、小窗是因为当地寒冷潮湿
C.日本民居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适应D.日本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是因为地震频发
2024-01-21更新 | 2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上海某中学利用暑假组织学生沿图示路线去新疆旅行,并沿途开展研学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同学们透过车窗看到沿途天然植被景观变化顺序是(     
A.森林—荒漠—森林草原—草原B.草原—森林草原—森林—荒漠
C.森林草原—荒漠—森林—草原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到达新疆后同学们发现那里的屋顶坡度与上海不同。据图分析造成此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不同B.气温不同C.民俗不同D.地形差异
2024-01-21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8 中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讲义)-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如东南亚的高脚屋;而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方式是主要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集体性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东南亚高脚屋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炎热干旱B.寒冷少雨C.高温多雨D.地势高峻
2.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土楼保护力度,你认为保护该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是(     
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B.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
C.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D.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024-01-18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某学校地理社团开展了“自然环境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跟着他们的探究过程,完成题目要求。

探究一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从水源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较大聚落的是____

探究二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从地形角度分析,图1中A、B、C三个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
(3)图3、图4分别为我国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聚落分布景观图。属于山地地区聚落分布的是图____

探究三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4)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图5、图6分别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和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高脚屋是适应当地气候____的特点,冰屋主要适应当地气候寒冷的特点。
2024-01-18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练02 世界的海陆、气候与居民易混易错(35个易错易混+100题)-2024年中考地理总复习考前抢分易混易错必杀题
6 . 在我国云南傣族,人们在建房子时底层架空主要是考虑(     
A.保暖B.防雨雪C.防风沙D.通风散热及防潮
7 . 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人口的空间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均衡/不均衡)。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00人的地区位于亚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东部;_____________洲没有固定的居民。
(2)从半球来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中低/高)纬度地区;从_____________位置来看,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从_____________(自然要素)来看,人口多分布在平原。

主题二:多彩的民居文化

(3)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观察下列图片,将各民居图片与其所在的地区及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连线。

主题三: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萨那古城位于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其老城区1986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塔楼,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图为萨那古城景观及当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萨那古城中民居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平顶房屋——降水较少B.底层架空——炎热潮湿
C.竹木材质——森林广布D.门窗宽大——光照不足

(5)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
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2024-01-1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8 . 下图是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江南民居》,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024-01-17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0 . 因纽特人主要居住在北极圈附近,世代以渔猎为生,传统住所为冰屋。读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冰屋的门洞通常开得很小,其主要目的是(     
A.保暖防风B.抵御猛兽C.保护隐私D.抵挡暴雨
2.因纽特人属于(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