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7 道试题

1 . 自然环境会影响当地的建筑风格。下图是云南吊脚楼,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是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所示房子的特征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气候因素D.交通因素
2.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防寒保温B.通风防潮C.遮风挡雨D.登高望远

2 . “阿以旺”是某地民居的名称,一般分前后院,后院饲养牲畜,前院生活起居。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晾晒葡萄干,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读图,结合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吉林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广东省
2.该传统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昼夜温差大C.气候湿润D.寒冷多雪
3 . 下图是游客在旅游中拍下的某聚落(白色)照片,该游客发现在聚落里保留有古建筑,古建筑上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它们(     
A.能适应当地环境B.经久耐用
C.比现代建筑好看D.记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2023-12-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七上期末测试卷05-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人教版)

4 . 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位于此地区的陕西延安市洛川县是我国苹果的重要生产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洛川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B.竹楼C.蒙古包D.窑洞
2.当地很多居民戴白羊肚头巾,可能的原因是(     
A.冬季寒冷、风沙大B.夏季多雨、气温低
C.山高谷深D.防止蚊虫叮咬
3.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土质疏松B.日照稀少C.夏季多暴雨D.昼夜温差大
4.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美化环境B.防风固沙C.保持水土D.减少污染

5 . 傣家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的杆栏式建筑。楼房上层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用于居住,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竹楼为杆栏式建筑,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风沙B.防寒保暖C.防潮通风D.防震减灾
2.影响该地区民居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植被
6 . 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案例一:亚欧大陆的季风气候分布


(1)上图中①气候类型对应甲、乙、丙三图中的________。造成①②③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30°~60°)地区的气候分布


(2)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类型,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带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西两侧向内陆逐渐___________,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案例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气象工作者在图中B处测出气温是 14.8℃,则C处气温约是__________℃。

案例四: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特点,人类的聚落也有鲜明特点。


(4)图a是____________气候典型的自然景观,图b民居是适应_________气候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而建造的。

案例五: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这里的降水最高记录高达26461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5)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角度,写出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_________
2023-12-29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宁津县田庄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材料1《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材料2如图1为不同聚落景观,如图2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示意。


【聚落类型】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一般来说,聚落分成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材料1中的“桃花源”属于____聚落,左图中A为____聚落。

【聚落形成】


(2)读右图,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许多人打猎的地方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进行生产
C.一般先有城市,后有乡村D.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聚落发展】


(3)根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判断如下图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写出1点即可)

【聚落保护】

特色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杰作。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在网上各自晒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民居照片(如图)。



(4)马莉娅家乡的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多雨B.地表蜿蜒崎岖C.气候高温干燥D.地形平坦开阔

(5)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一般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原因是(     
A.由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B.为了预防小偷进人民宅进行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严寒的冷空气D.为了减少太阳光照和热风的进入

(6)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C.大力保护有特色的民居建筑D.不要乱动,任其自由发展
8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地形以______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______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因为那里的地形______,水源____________便利。另外,______地也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______
(3)我国贵州东南部山区常见的吊脚楼,下层空着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_

9 . 历史悠久的“蚝宅”是我国某省份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整齐垒砌。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夏季觉得十分凉爽;蚝壳墙外表坚硬粗糙,不好翻爬,明代很多家境殷实的人家用来防盗。读“蚝墙体”示意图及当地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蚝壳墙最可能出现在(     
A.塔里木盆地B.横断山区
C.珠江三角洲D.青藏高原
2.砌墙时,蚝壳堆砌成鳞状,向地面约45°倾斜排列,反映了当地气候(     
A.寒冷,利于室内保暖B.多雨,方便雨水下泄
C.干燥,可增加室内湿度D.炎热,可保持室内通风

10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有代表的民居,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民居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为(     
A.湿热B.干旱C.冷湿D.高寒
2.这类民居主要分布在(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3-12-27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