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藏地区的资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主要属于____气候。
(2)图中的铁路是____,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
(3)青藏地区湖泊众多,大多数属于____(填“内”或“外”)流湖,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湖。
(4)三江源中的三条河流,没有流经云南省的是____,流入东南亚被称为湄公河的____
(5)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说明该地区____资源丰富,列举该地区一种其他的清洁能源____
(6)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
A.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图中A山脉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青藏地区的代表畜种是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
D.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植树种草
2024-02-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第一阶梯示意图”,图中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的是(     
A.有色金属B.地热能C.水力D.盐矿
2024-02-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区域和D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山脉)—____(河流)一线,该线与1月份0℃等温线基本吻合。
(2)图中A区域深居内陆,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
(3)____(地形区)位于图中B区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该区域特有的畜种(如图2)是____,被誉为“高原之舟”。
2024-02-0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题目。

(1)山脉A是____山脉,走向是____,是____河流的发源地。
(2)青藏地区主要是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____
(3)拉萨日照时数是3005小时,同纬度的成都日照时数是1239小时,可见青藏地区____资源丰富,请分析原因(不少于两点,每一点都构建因果关系链)。____
(4)湖泊B是____,河流1是____(流出/流入)该湖。
(5)种植业区C是____,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该地能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的条件是____
(6)牧区A是____牧区,传统民居是____,主要畜种是____(不少于两种)。
(7)图中的铁路线是____,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____
2024-02-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充满无限神秘和生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阵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藏D农业区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约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新疆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地,以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而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材料二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左图)和新疆棉花分布图(右图)



(1)甲区域内沿着A→B→C的方向,地表景观呈现出____的变化,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
(2)读右图分析新疆棉花产区的分布特点。
(3)甲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试分析其原因____
(4)试列举乙区域主要的清洁能源。
(5)图中阴影部分是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请简要说明保护三江源湿地对黄河的作用。
(6)甲、乙两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两地发展的共同优势。(一条即可)
(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D农业区油菜籽单产高的自然原因。
2024-01-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起于青海省海南,止于河南省驻马店,把来自高原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中部多个省份。

材料二: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青海省带来了冰雪草原等自然奇观,也孕育了草原歌舞等独特的民俗。近年来,青海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不断用“冷资源”催生“热经济”。

材料三:图1为青豫直流工程特高压输电线路示意图;图2为青海省简图。



(1)“青豫直流”工程起点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依次穿越青、________________、豫四个省级行政区(填简称),共跨越了我国地势的________级阶梯。
(2)“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电力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该工程的建设对青海的影响有________
(3)青海省典型的________自然环境特征,造就了该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环境。A________(湖泊)点缀其间,B________(河流)自该地发源流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4)结合图文材料试列举两条青海省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2024-01-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2023年10月31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投产使用,养鱼发电两不误,探索形成“绿色能源+蓝色粮仓”新模式。读图“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中国风能示意图中可以看出(     
A.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丰富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风能充足
D.②地海拔高,风能资源匮乏
2.“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模式有利于(     
A.解决珠三角地区供电不足问题B.减少碳排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C.推进风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D.提高我国海洋空间的利用率
2024-01-27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魅力青海,绿能满满”,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应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从而减少了对柴草的依赖,促进植被恢复,生态得到改善。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又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又引入牧羊业,“光牧互补”,形成了良性循环。

材料二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应相对紧张的中东部地区。

材料三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及青海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1)青海省地处我国的____(四大区域),该省西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景色优美,有人提议大力发展旅游业,请阐明你的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
(2)完成下面的“青海省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框图。

____________
(3)经调查,发现光伏板遮挡下的地面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简析光伏板的铺设有利于地面植被恢复的原因。
(4)说出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及所在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2024-01-27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极对比,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特色。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青藏地区是湖泊广布的区域,被称为“万水之源”。西藏是世界上罕有的无污染之地,这里的水资源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材料二:青藏高原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是发展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1)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的____(方位),在三江源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我国三条大河,分别是____________
(2)说明三江源地区源源不断向三条大河下游输水,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3)读右图分析青藏地区河流汛期所在的季节是____,说明该季节河流水量增大的原因。
(4)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说明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5)在青藏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并将当地多余电能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说明该举措对青藏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作用。

10 . 青海省塔拉滩地处三江源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灾害严重。这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今的塔拉滩已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图b)。图a为青海省简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塔拉滩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B.纬度低,热量充足
C.气温高,晴天较多D.风沙大,风力强劲
2.“光伏+牧场+生态”模式的优势有(     
①牧草生长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影响发电效率   ②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   ③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④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塔拉滩地区环境的改变(     
A.加速青藏地区的冰雪消融B.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
C.加大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D.促进青海省种植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