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猜想和猜想的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完铁锈蚀的条件后,在实验室进行了“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一周后,观察到试管①中铁钉表面有较多红色固体。对比上述实验,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共同作用。小组同学对铁锈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1:Fe2O3;猜想2:Fe2O3·xH2O;猜想3:Fe3O4·xH2O;猜想4:FeO·xH2O。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大家认为猜想1错误,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假设生成物被完全吸收),实验前先通入CO,再点燃酒精喷灯,待反应完全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实验现象】装置A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_____
【数据分析】反应后称量装置B质量增加9g,装置C质量增加13.2g,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猜想2正确,计算铁锈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比)。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
(2)实验中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023-07-02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2 . 纯碱是种重要的化 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1)“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CO2和______ (填字母序号)。
A.Cl2B.NH3C.SO2

【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②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③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
(2)猜想:H2O 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三:___________,使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
(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二不成立
①向试管中加入定量的Na2CO3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
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交流】
(4)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任务三】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
【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用来清洗油污。Na2CO3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
溶液温度(℃)204060205060204070
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11.4611.50
【解释与结论】
(5)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6)要探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去油污效果的关系,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_________
(7)已知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同学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 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_________120 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重,质量为4 g,若处理1 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___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2023-06-2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3 . 化学小组在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的过程中, 观察到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
【查阅资料】
(1) 在酸性条件下, NaOH与CuSO4在溶液中可反应生成Na2SO4和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
(2) Cu4(OH)6SO4为不溶于水的绿色物质, 加热不易分解, 与酸反应有CuSO4和水生成。
(3)Cu(OH)2在80℃以上时可分解生成CuO。
(4) BaSO4是一种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探究一】探究产生沉淀的成分。
【作出猜想】Ⅰ.Cu(OH)2;Ⅱ. ____;Ⅲ.Cu(OH)2和Cu4 (OH)6SO4
【进行实验一】过滤、洗涤沉淀备用。

操作

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加热至100℃产生______色固体沉淀中含有Cu(OH)2猜想Ⅱ不成立,写出NaOH与CuSO4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另取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______溶液沉淀先溶解,后又产生白色浑浊沉淀中含有______,猜想Ⅲ成立
【探究二】利用传感技术揭示NaOH与CuSO4在溶液中反应的过程。
【进行实验二】取10mL 1.6%的CuSO4 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0.4%的NaOH溶液, 实验现象记录如表,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
   

NaOH溶液的体积/mL

实验现象

绿色沉淀

蓝色沉淀

上层清液颜色

0.00~2.00

产生

蓝色

2.00~15.00

增加

浅蓝色

15.00~18.00

减少

产生

无色

18.00~20.00

更少

增加

无色

【结论与分析】由上述表和图推知, CuSO4溶液显_____性(填“酸”“中”或“碱”),与NaOH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pH范围是______,Cu4(OH)6SO4可与______反应。
4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讨论交流】
(1)易拉罐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又生成了气体,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2)a、该气体可能是CO2             
b、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信息提示】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常温下,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将______________伸入罐口。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猜想b成立。
实验二: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实验三: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气体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__          说明原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

【反思与应用】
(4)在生活中铝制容器不能用来盛装酸性物质,也不能盛装______物质。
2023-04-26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谢同学利用图 1 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 pH 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如图 2、图 3 所示。

(1)图 1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溶液 A 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下列有关图 2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b 点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B.c 点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d 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 c 点少D.一段时间后,溶液 pH 会变为 0
(4)由图 3 可知,中和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图中 V 的数值最接近_____(选填“6”“12”或“16”)。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图 1 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填标号)。
A.B.C.D.

【实验拓展】小莹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为了判断反应程度,继续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小婷同学认为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猜想假设】
(6)猜想①:NaCl 猜想②: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金属钴(Co)的活动性位于 H 前;② CoCl2溶液呈粉红色。
【设计实验】
(7)她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剩余液体,加入适量金属钴_________猜想②成立
取反应后剩余液体,加入适量的________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2022-04-02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泉州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硫酸中混有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更快。

【提出问题】是什么离子导致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猜想假设】甲同学:可能与铜离子有关;                                        
乙同学:可能与硫酸根离子有关;……
丙同学认为乙的猜想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用A、B两组仪器进行实验: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AB,用拇指堵住导管口,从长颈漏斗加水至一定高度,静置,观察液面不下降,即为气密性良好。
步骤二:量取2份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各20mL,第一份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1mL,第二份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锌溶液1mL。称取2份形状相同锌粒各1g,分别与以上溶液反应。反应装置如图A所示。用此装置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用B收集气体,分别记录收集一瓶气体(集气瓶规格均为125mL)所需的时间(如下表),什么时间开始收集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20%的稀硫酸各20mL锌粒收集1瓶氢气所需的时间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1mL1g2分10秒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锌溶液1mL1g3分01秒
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硫酸中混有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与__________有关。实验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锌溶液1m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本题回答正确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质疑】丁同学认为:锌与混有硫酸铜的硫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可能与铜单质有关,他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丁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比较实验结论
取1g锌粒于锥形瓶中,
加入20mL 20%的稀硫酸
______________



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与铜单质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
2018-02-28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泾县二中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7 .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有许多性质等内容需要探究。
(1)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质钠与冷水镁与冷水镁与水蒸气铁与冷水铁与水蒸气
能否发生反应剧烈反应缓慢反应____________不反应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②虽然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在右图中a、b、c三处, 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 ___________ (填字母)。
   
(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 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加入2mL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①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1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③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_____
④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_________ (填编号)。
⑤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⑥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⑦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
2017-03-13更新 | 4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