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猛踩脚踏板提升车速后,车子能滑行的距离比不踩时远,车子在较光滑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比粗糙的路面上滑行要远。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舟想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呢?他进行如下研究,装置如图。

【建立猜想】①……;②物体运动可能与阻力大小有关。
【设计方案】
方案一:在水平木板上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方案二: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交流反思】
(1)方案一的设计,小舟基于的猜想是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观察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近,木板表面最远,由此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不受阻力的小车将___________
(3)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助跑,如跳远、跳高、标枪等,目的是提高成绩,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06-20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科学试题
2 . 小明观看北京冬奥会滑雪比赛时,突发奇想:如果运动员从斜坡滑道上自由滑下,怎样才能滑得更远呢?于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跟小车的下滑高度、小车总质量、水平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车下滑高度/cm

水平面材料

车上钩码个数

小车在水平面上骨行的最大距离/cm

1

3

木板

1

50

2

3

木板

2

50

3

3

木板

3

50

4

6

木板

3

100

5

6

棉布

3

60

6

6

毛巾

3

30


(1)每次实验中,都应让小车从相应高度由___________状态开始沿斜面下滑。
(2)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小明根据上述第3、4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当小车总质量和水平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与小车下滑高度成正比。小明这样就得出结论不合理,请你对其实验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
2022-09-25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试题
3 . 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
2023-06-21更新 | 4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真题
4 .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___________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____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2023-03-23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厘米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和。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点运动到B的时间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表示),则 。重复实验。a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为0.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2020-07-03更新 | 62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
6 . 语馨和小娟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语馨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娟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语馨觉得小娟“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语馨和小娟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语馨和小娟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杠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AB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0.50.4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1.901.781.66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她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她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2020-02-15更新 | 631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19中考科学真题专项汇编41----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化法等)
7 . 如图是某学生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张彦同学做引体向上,在单杠上静止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8 .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C.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 . 小科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①如图甲,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②如图乙,取下棉布,将毛巾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③如图丙,取下毛巾,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
(3)探究后思考问题,如图丁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再由C点摆回B点,如果此时绳子断裂,且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___________
2022-07-1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
10 .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小科同学选用斜面、带有传感器的小车、毛巾、棉布、塑料板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面铺上毛巾;
②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静止下滑;
③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继续滑行至静止,用传感器采集数据;
④把毛巾换成棉布、塑料板,重复上述实验,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①小车三次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是___________的(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②从图甲可知小车在___________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最慢。推测阻力为0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___
(2)2022年3月23日下午,在空间站进行了第二次太空授课(如图乙),航天员将“冰墩墩”以一定速度抛出后(忽略空气阻力),“冰墩墩”将作___________运动。
2022-07-1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