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79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战乱造成的极大破坏,唐太宗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唐朝时,农民积极参加兴修水利、发明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推广优良品种等措施促使农业飞速发展……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材料三   明朝时,朝廷重视农业,兴修各地的农田水利工程和疏浚运河河道……从美洲引进的农作物在各地广泛种植……农业获得迅速发展。

(1)材料一中涉及皇帝在位时的统治局面史称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占城稻”的优点。
(3)请写出材料三中涉及的“从美洲引进的农作物”三例。
(4)通过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农业?
2 . 阅读下列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节选)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 年

华盛顿会议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5 年

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 年

北约轰炸南联盟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冷战开始的标志。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5例史实对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3 . 人类在与灾难与危机斗争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力量与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地人民同水害做斗争的历史是很古老的。古代蜀地非涝即早,因有“泽国”“赤盆”之称。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次高潮。而就水利建设的成就来说,战国七雄,首推泰国。

——摘编自吴金钟《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材料二   这场瘟疫(爆发于14世纪中期的黑死病)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

——摘编自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白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罪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

——摘编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简况表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工人失业人数

资本主义世界

1/3以上

2/3

3000万以上

美国

40%

70%

1700万

德国

40%

70%

600万

材料五   下图是《新全球史》的部分目录

全球问题:
经济上的不公平和奴役
全球性疾病
全球恐怖主义
……

(1)依据材料概括蜀地人民修建水利工程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此水利工程的主持修建者及其意义。
(2)依据材料写出人们“信仰”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新思想”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社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俄罗斯、中国、日本分别开展了哪场改革?依据材料写出中、俄改革不彻底的原因。
(4)对材料四的图表进行解读。为此,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5)请你为目录再补充两项内容,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个具体方案。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ChatGPT 是OpenAI 公司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流畅展开多轮对话,而且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决多种通用问题。这反映出(     
A.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B.信息技术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C.信息时代导致情感危机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 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关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7 . 李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板书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
C.领土实现了统一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的(     
A.实业救国思想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D.爱国主义思想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道德与法治答案)-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