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16 道试题
1 . 优秀的文化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大唐西域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
(2)《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
(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荷马史诗》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     )
(4)列夫·托尔斯泰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四十二中学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2 . 为了编写出《本草纲目》,李时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说明李时珍(       
A.重视思想传承B.注重实践研究C.关心百姓疾苦D.注意整理书籍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检测(三)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清时期拇战通行南北,花样繁多,粗犷豪放。结合题表可知,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拇战”(     
“哑拳令”,两家不出手,不须口叫,有言者罚,拳数多寡,或通关,听人临时酌定。明《六砚笔记》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红楼梦》第六十二
A.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B.映射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C.彰显文人的价值追求D.推动南北生活习俗趋同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西洋”一词约出现在元朝,指今天的南亚或东南亚。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实指后来的“南洋”,即包括东非在内的印度洋等区域。明中叶以后,“西洋”则变为更远方的“泰西”。“西洋”概念的变化反映(     
A.航海技术进步B.国人海权意识加强
C.时人眼界扩大D.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如表数据出自清朝官员王庆云《熙朝纪政·历朝田额粮赋总目》,该表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清朝前期(     
顺治十八年天下田土五百四十九万三千五百七十六顷有奇
康熙二十四年天下田土六百七万八千四百三十顷有奇
乾隆三十一年天下田土七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顷有奇
A.社会经济繁荣B.垦荒政策的推行C.农业技术提高D.经济作物的种植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万历年间,国人记载“红毛夷”来华,“善贾,喜中国缯絮财物。往往装银钱大舶中,多者数百万,浮海外之旁属国,市汉缯絮财物以归”;因其又与日本通商,明政府担忧其与倭寇勾结为患,对其十分排斥。“红毛夷”应是当时的(       
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如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据下图可知,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
C.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八股取士使‘聪明智巧之士,穷老尽气,销磨于时文、试帖、楷书无用之事’。”材料意在说明八股取士(     
A.消磨人才B.加强专制C.批判礼教D.抑制商业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在清代,当遇到重大事务时,最初是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兼听独断”,但后来这种方式发展到最后却成了皇帝“一人独断”。这一过程反映了(     
A.官僚制度的演变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决策权力的下移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华学校等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经济重心南移是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
北方965149493459
南方11165257830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南方的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枫泾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商帮。商贸城市兴起、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摘自《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南北方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明中期以后商业市镇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明朝一个有名的商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的商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汉口镇成为都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