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九章算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汉朝时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汉朝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根源是(     

项目

成就

与西方比较

数学

(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

最早

造纸术

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最早

地震测量

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早1700多年

A.国家疆域实现统一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
2024-02-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更需传承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朝创立的科举制度,促进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汉武帝时,司马迁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元朝时关汉卿的《牡丹亭》揭露政治的黑暗与腐败。
2023-06-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2023-06-20更新 | 50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
4 .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与天体的测量、历法的制定、地图的测绘、土地的丈量、赋税的计算、水利工程的设计等难以分割。这体现的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注重实用B.经验总结C.科学求真D.服务农业
2023-04-17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南阳第二中学校等两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何原本》,古希腊欧几里得所著,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将几何知识从经验形态转变为完整逻辑体系。

《九章算术》,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分九章,主要来解决农田测量、粟米称量、农业水利工程测算等国家管理实用问题。

材料二:中国古代数学与农业经济有着密切关系,当时的思想家和数学家,主要目标是帮助君王统治臣民、管理国家。因此,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古代数学可以说是“管理数学”,存在的形式是官方的文书,其本质是实用主义的目标和机械化的算法体系。在西方,由于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时间从事“非使用”的理论研究。古希腊盛行原始的民主制度,讲民主需要用理由说服对方。为了证明自己坚持的是真理,这使得学术上的辩论风气浓厚。先设一些人人皆同意的“公理”,规定一些名词的意义,然后把要陈述的命题,称为公理的逻辑推论。

------摘编自《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1)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东西方数学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古代数学在不断交流中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加以说明。
6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刚经》   ②造纸术的发明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九章算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2022-07-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列举了246个数学问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丈量土地、计算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等……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材料二: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的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中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九章算术》和希腊数学呈现的特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九章算术》和希腊数学差异的原因。
(3)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科技成就?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  )
A.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B.强调逻辑思维重要性
C.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D.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9 .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医学,就在于医学的治病救人与其提倡的仁爱思想相吻合。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包含着孔子的仁爱思想。医学成了科学知识(知)和伦理道德(仁)合一的学科,行医就成了仁知合一的化身,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

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农业的繁荣和儒家憧憬的仁政德政息息相关。儒学把农业和仁政相联系的重农思想,使古代农学也成了仁知合一的学科。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其内容丰富,吸取了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思想。

儒家具有知天命(探求天体运行规律)的传统。知天命需要以历法为中心的精确计算;同时,知天命还使数学工具化,成为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标志的《九章算术》,主要是以官员解决政务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它共分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

——摘编自孙军红《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2)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
(3)《九章算术》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4)古代农学、数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5)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2022-02-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①《九章算术》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改进》 ④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2-19更新 | 13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历史(重庆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