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的崛起和靖康之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3 道试题
1 . 北京——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

材料一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处东北、西北、西南几条古代大道的交汇点上,是南北交通购重要枢纽。周围多种文化向北京传入,并通过这里相互影响,北京地区成为北方民族同中原民族交往交流的枢纽和桥梁。

北京城的兴起始于周代,距今已三千余年。周武王灭商后,封黄帝后人于蓟,封同姓贵族召公于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蓟为燕侯都城,名满海内。后世或称北京为燕京,来源于此。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北京建城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写出与蓟、燕建城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名称。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金中都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建筑格局和宫室制度,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在扩建过程中,把皇城摆在了城市的中心位置,不断强调“居天下之中”“可以为正统”的华夏正统思想。金朝人不仅把园林纳入皇城,还在城外风景优美的地方,如白莲潭(今什刹海一带)、南海子等兴建离宫别苑,这反映出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理念。金中都的建立,使北京完成了由“城”到“都”的身份转换,在华夏都城营建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元明清定都北京打下了坚实基础。

                            金中都平面图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金中都城市建设的特点。分析金中都建立的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以来,北京的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

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北京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顺利,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2年冬奥会期间,北京先后举行20余场同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双边会晤。
2022年7月,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推动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
2022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截至2023年8月,北京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年均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3年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9件,技术合同成交额85236.9亿元。
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3)依据材料三,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序号④⑧③⑤

首都功能政治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真宗之初,澶渊之克,遂与契丹盟,至今不识兵革,可谓盛德大业。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 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的认识促使他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例说明唐朝政府和“四夷”分别是如何维护“德泽洽”“如一家”的民族关系的?
(2)材料二所称“与契丹盟”是指哪一事件?材料认为该事件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请列举史实说明为何少数民族政权能呈现这种状态。
(4)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唐、宋两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等校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少数民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该盟约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某校九年级一班学生以“我爱家乡”为主题布置展览,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任务一】第一小组为本次展览搜集史料。(以下为部分内容)

①文物古迹:吉林省农安辽塔            ②影视作品:《闯关东》

③文学作品:《呼兰河传》                 ④历史文献:《东北通史》

【活动任务二】第二小组为本次展览撰写导语。

东北,奔涌的松花江是它的血脉,
深沉的黑土地诉说着它的情怀。
靺鞨、契丹、女真、满洲等先民,
从蛮荒到文明,都在中华民族的家谱中一—记载。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鸭绿江边,
团结御侮的英雄用生命诠释了气壮山河的民族气概。
“大国重器”在这里问世,“铁人精神”在这里传承,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编织着对共和国最炽热的爱。
中华文明的千年画卷,东北绘就了开拓进取、拼搏奋进的色彩。
而今天,光荣与梦想仍在……

【活动任务三】第三小组布展板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2024年东北的冬天冷的厉害,火的更厉害,“尔滨出圈”,吉林全域“开花”。东北的冰雪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但怎么能把“流量”变“留量”,让“一时火”变“一直火”,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1)在以上搜集的史料中,你认为哪一条史料可信度最高(标出序号)?并说明理由。
(2)请你根据导语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三例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请你参与其中,留下宝贵建议。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6 . 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辽和北宋B.辽和南宋C.西夏和北宋D.金和南宋
7 . 你认为最能体现辽、夏、金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诸侯纷争B.国家统一C.军阀割据D.政权分立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宋元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长时期的分裂和对立,逐渐走向大一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灭辽 ②元灭南宋 ③北宋建立和统一南方政权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①②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有多个闻名遐迩的都城,其变化反映了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定都原则

原则表现
看军事条件,要求建都之地要置于上游之地,占据有利地形,又利于御外。
看其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富饶之地,以保证都城的物资供应。
便看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或便于与各地联系的交通线上。
主要看地形条件和人文环境,概括为:秀丽山川,天上人间,地下宫殿。

—据朱耀廷《定都与迁都—中国七大古都比较研究之一》等整理

材料二 西安城址演变图

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都城

都城(今地名)古代建都代表朝代
西安西周、西汉、隋朝、唐朝
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唐朝
北京燕、辽、金、元、明、清
南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

——据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定都原则和材料二提供的西安城址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角度分析唐朝在西安建都的原因。
(2)请为材料三补充一个你认为可以入选的中国古代都城,并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主要因素(至少答出两个)。
2024-05-25更新 | 4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灭亡了北宋的是(     
A.突厥B.西夏C.辽D.金
2024-05-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