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1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B.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促进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2 .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朝时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则材料反映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江苏和湖北地区的粮食产量高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D.宋代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023-05-17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初中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国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材料二   接缕垂芳饵,莲筒灌小园。

材料三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四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渭南文集》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正式确立起来的?
(2)阅读材料一,概括初期科举制与当代考试招生制度相同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的“连筒灌小园”指的是哪种灌溉工具?
(4)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四中的宋代谚语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这些谚语的流行可以佐证我国农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05-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阶段教学效果反馈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古代邵阳籍进士人数表,南宋及以后邵阳进士人数大量增多的原因是(     
唐朝北宋南宋明朝清朝
2人9人31人34人36人
A.儒学开始居于主导地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封建时代的繁荣与开放D.政治中心一直在南方
2023-05-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南片五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5 . 【经济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陆游集》

材料三   西汉、唐朝、宋朝南北方人口对比

时间南方北方
户数/万户所占比例/%户数/万户所占比例/%
2年(西汉)2622197419
742年(唐)4054549255
1080年(北宋)10356946631
1187年(南宋)1238667935
(2)上面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023-05-1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再现·炫丽的文化遗产】

材料一:文物孕育丰富的文化信息(见下图)


(1)选择其一简述上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追寻·繁荣的经济印记】

材料二: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回答一个方面的史实即可)。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各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文化的表现及你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杜瑜《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何时完成的?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3-05-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下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北人南迁江南得到开发
唐朝中晚期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与推广,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南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南盛北衰局面完全确立。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2)小历根据材料得出“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3-05-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祺才学校(诏安县中扬英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什么时期最后完成的?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其表现有哪些?
2023-05-1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于什么时期(     
A.五代十国B.北宋C.唐朝中后期D.南宋
2023-05-15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阶段教学效果反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