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48 道试题
1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A《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
B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慕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C东罗马(4世纪末一1453年)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D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馆前的一处窑砖瓦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本中,有一个属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材料二   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若你支持该观点,你会选择材料一中哪三个史料作证据,并说明选择这些史料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发展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4-06-10更新 | 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县区九年级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2024九年级下·湖北·专题练习
2 . 【创新考法·真实情境】写学习笔记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如图是小明学习某朝代经济发展史时写的笔记,由此判断该朝代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24-06-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押湖北省卷第1~3题 中国古代史-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北省卷)
3 . 某校九年级学生正在参加“立足广东,了解中国,面向未来”的博物馆研学之旅,邀请你共同参与,完成以下任务。(共20分)
研学任务一:【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陈的既有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也有从沉船中发掘的众多文物。

材料一

                 青釉菊瓣纹盘
“南海一号”出水碗、盘、壶、罐等各种瓷器大约16万件, 来自江南景德镇、浙江龙泉等各个窑。
文物图片文物介绍

          沉船船舱结构示意图
“南海一号”是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船型, 尖底设计使它适宜远洋航行。

                    金腰带
腰带全长1.72米, 工艺精良, 其形制不见于国内, 极具异域风情, 专家推测为中东地区器物样式。
研学任务二:【探访民主革命策源地】

广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革命纪念类博物馆,见证了广东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历史学习的生动教材。

材料二

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推荐卡

历史人物推荐博物馆推荐理由

               孙中山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 (1866—1925) , 广东香山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主要事迹:

          叶挺

                 叶挺纪念馆
叶挺 (1896—1946) , 广东惠阳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
主要事迹:
研学任务三:【探求改革开放前沿地】

广东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闻名遐迩。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材料三

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图片介绍

照片《乘坐专列到达深圳的队伍》
从1979年底到1983年, 2万多名基建工程兵先后从全国各地奔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

照片《港商与深圳皮鞋厂员工合影》
改革开放初期, 港商是建设经济特区的一股重要力量, 他们在成就自身的同时, 也推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

   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股金证存根
1983年7月, 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公开向社会发售全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股票, 在全国率先进行股份制集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些文物所反映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
(2)选择材料二中的一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将博物馆推荐卡补充完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故居和叶挺纪念馆能够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的共同原因。
(4)请从材料三中概括深圳能成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原因。
(5)请结合本次研学之旅,谈一谈建设博物馆的现实意义。
2024-06-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6月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
4 . 在考古工作者与文史学者的持续发掘下,岭南文明的独特历史发展脉络正日益变得明晰、生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岩山寨遗址位于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镇榄村。岩山寨遗址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岩背地点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墓地。低等级墓规模小、随葬品普遍较少,而高等级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随葬玉琼、玉钱、玉环、玉锥形器以及成组的石链、石缨等玉石礼器。在岩山寨遗址最常见、数量最丰富的植物遗存为水稻种实与穗轴遗存,部分墓葬内还发现随葬成团的稻谷,在建筑遗迹及灰坑遗迹的烧土块中亦可见大量水稻谷壳与茎叶。

——摘编自广东考古研究院等《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

材料二 “南海1号”出水文物共计18万件,有些瓷器具有明显的域外风格,体现了宋代开放包容的贸易态度。有些戒指空出宝石镶嵌位,明显为商业半成品,到了销售地再由当地经销商补镶。出水的动物骨骇和酒坛为我们还原了烹羊宰鹅喝美酒的派对现场。碎金用于航海日子中船上的一般交易。宋船已经可以通过“牵星术”及其他更先进的“导航系统”扬帆远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上贸易为宋代国家GDP贡献了1/5的份额,宋王朝对海丝贸易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魏峻《“南海1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如下图

北京路古道遗址

北京路古道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经考古发掘,从上至下有民国、明、宋、元、南汉、唐等多个历史时期的路面层层叠压,时间跨度达1000余年。遗址位于繁华商业区中心地段,人流量大,遗址展示的社会条件较好,故对遗址采取原址展示的方式。

——《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北京路古道遗址保护工程》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从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海1号”考古发现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路古道遗址的历史价值,并谈谈应该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2024-06-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 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在宋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 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出现……19 世纪以 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 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 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 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2)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宋代以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发展的变迁。这一变迁说明了什么?
2024-06-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官方贸易都以营利为目的B.先陆路贸易后海上贸易
C.贸易对象主要针对欧洲D.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极盛
2024-06-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某班举行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什么?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除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文化哪些领域的东西?(写出两例)
(3)贞观初年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记录他游历的《大唐西域记》有什么影响?
(4)宋朝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写出两例)请写出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5)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4-06-0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宋代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     

A.鼓励海外贸易发展B.政治制度因循守旧
C.经济重心转移海外D.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2024-06-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多校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9 . 蔗糖生产与贸易是一部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折射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因蔗糖大量外销,使种植甘蔗比生产粮食能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东南沿海地区,土壤气候适宜种植甘蔗,行销又便利,于是出现了专门种植甘蔗和制糖的“糖霜户”……当时人们也已经研制、掌握了蔗糖的制作和储藏技术。当然,宋代社会经济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及由此而衍生 出的对外政策也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蔗糖生产与贸易繁盛的原因。

材料二   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到18世纪,工业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见下图)。

15至18世纪大西洋地区奴隶、蔗糖和工业品贸易的起点与终点示意图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蔗糖生产、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蔗糖贸易给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糖加工的技术面临几个问题:低效的蔗汁榨取,以风、牛和水为动力的作坊操作的不可靠性和速度缓慢。作为利用蒸汽驱动的工业压榨机加快了速度,成批成箱的蔗糖从生产车间运送出来,并且随着轨道运输与水路运输销往世界市场。 约自19世纪40年代起,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许多英国企业家有意在亚洲发展糖厂……中国以各种方式并入这正在萌芽的世界市场和其“日益牢固的经济交易网”,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

——摘编自穆素洁《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3)根据材料三,简述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蔗糖生产与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4-06-07更新 | 9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这反映了南宋(     
A.坊市界限打破B.商品种类繁多C.海外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
2024-06-07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