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的科技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40 道试题
1 . 明朝小说集“三言二拍”中,有超过二分之一篇目的故事主角为市井人物,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铺、酱铺、街头巷尾、市场码头等成为小说主要描写的场景。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明朝(     
A.文学创作题材丰富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2)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成就,包括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等。(     
(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黄帝内经》,收录了大量药方并分类介绍了各种药物的疗效,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4)清朝时期形成的昆曲,博采诸多地方戏的优点,后发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剧种,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含山县多校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三模试题
3 . 明朝中后期,某学者吸收西方科学知识,总结传统科技经验,编写了一部关于农器、蚕桑、水利、种植等方面的科技名著,该书是(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制作流程,其记载于某部科技著作中。该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有明一代,以制艺取士,故读书者仅知有高头讲章⋯⋯宋氏独自辟门径,一反明儒陋习,就人民日用饮食器具而穷究本源。其识力之伟,结构之大,观察之富,有明一代一人而已。”此人的成就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6 .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能有效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和客观真实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②唐蕃会盟碑

“前如程而樛[jiū]者曰辕。”“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 [chán ],曰犁壁,斵[zhuó ]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 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 曰犁盘。木与金凡十有一事。”“犁之终始丈有二。”

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喜爱博览医籍,年轻时立志从事医学。……自南朝,始,历代本草记载“名称多杂”,错漏很多。李时珍有感于此,乃搜书籍 800 余种,博采细勤, 删繁补缺,辨疑正误,用了 27 年,三易其稿而成

③唐·陆龟蒙《耒耜经》④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下册)
(1)以上材料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只填序号);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只填序号)。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只填序号)。如果需要研究唐蕃交往,可选择的史料____(只填序号)。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更好的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请从上述史料中选择合适 的史料并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树德中学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7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每种药物一般都详细记录名称、产地、形态、采集方法、药物的性味和功用、炮制过程等。全书纲目清楚,博而不繁,详而有要。这表现了李时珍(       
A.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B.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
C.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D.勇于创造的实践精神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长城的修建】

材料一

【任务二:长城的力量】

材料二   《长城谣》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后经周小燕的深情演唱,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激起了广大民众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参加抗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长城谣》简谱图片

【任务三:长城的价值】

材料三   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生死存亡、构建文明发展秩序、文明发展和延续三大基本问题。长城存在的价值,与解决这三个问题息息相关。中国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中国古代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耕民族的生存问题。古代中原地区,农业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长城又规范、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次数。长城地区农牧民族有序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融合,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1)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这一时期修建长城的目的。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时期的长城有显著变化,请据图分析变化的原因。
(2)请根据《长城谣》的创作背景,分析歌词中“新的长城”的含义。《长城谣》的演唱情绪要求“苍凉、悲壮”,请根据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请从两个角度作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
A.中国古代修建长城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
B.长城发展史就是一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不断战争的历史。
(4)请根据材料三,概括长城在解决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三大基本问题”上作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校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建筑是用木石写成的史书,是凝固的历史。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请写出它的名字。明朝迁都北京的皇帝是谁?
(2)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请说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3)图三从建筑风格上看,是仿效唐朝风格,受唐朝先进文化的影响。646年,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4)图四的建筑与哪一宗教有关?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中医药学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成就。以下是传统医药学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       

A.王羲之与《兰亭集序》B.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C.罗贯中与《三国演义》D.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