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2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初,中国已有建造大吨位远洋船舶的能力。船员已懂得将多个指南针结合,更加准确地确定航向;并了解一些海域的季风变化。他们主要依靠大型风帆,同时借助桨楫之力进行远洋航行。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实现得益于(     
A.中央政府的支持B.杰出人物的努力C.科学技术的领先D.和平的外交氛围
昨日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郑和下西洋期间,到达占婆18次,暹罗22次,满剌加15次,苏门答腊13次,爪哇15次,甚至不少国家国王也慕名而来。每抵达一国,郑和主动传授农作方法,教他们先进的耕种技术。在航海期间还肃清海上的盗贼。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     
A.明王朝制定了开放的海洋发展国策B.明朝外交的和平共享理念
C.为了把西洋地区纳入明朝版图D.中外交流形式出现嬗变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押题冲刺联考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满剌加,满剌加逐渐从“旧不称国”“人多以渔为业”的渔村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中国和远东的产品与西亚和欧洲的产品进行交换的一个大集市”,这一重要的东西方贸易中心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繁荣了近一个世纪。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阻止了殖民势力的扩展
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7日内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梅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对联:“驾宝船,下西洋,云帆高张声浩荡。怀善意,柔远人,波澜壮阔情未央。”该对联描述的历史英雄人物是(     
A.鉴真B.文天祥C.郑和D.戚继光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12市联考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繁华丝路·美美与共

【丝路使者·逐梦】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1、图2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丝路信物·联结】

材料二   世界文明传播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世纪白马寺在洛阳建造,在罗马穿中国丝绸衣服成为时尚
7世纪唐朝长安城建有基督教教堂;印度天文历法传入中国
13世纪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马可·波罗来华
15世纪欧洲人将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文明传播的特点。通过以上探究,说说在世界文明交融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

材料三

(3)请你任选两幅图片,围绕“文化交流互鉴”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丝路建设·共赢】

材料四   十年间,中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2700亿美元;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创造了42.1万个工作岗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城市:“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联盟”已吸纳17个国家54家单位。

——数据(2013~2023年)整理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4)依据材料四中“一带一路”的建设成就,说出中国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6 . 九年级同学以“历史上的水上交通”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项目主题】历史上的水上交通

【项目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知识卡片,绘制示意图,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历史上的水上交通”的认识。

【任务驱动】

任务一:一组同学阅读历史文献后,制作了下面的知识卡片。

名称:灵渠
开凿时期:_________
简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名称:________
开凿时期:隋朝
简介: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

(1)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任务二:二组同学绘制并展示了下面两幅示意图。

(2)据此比较两次远洋航行的不同之处。

【活动感悟】水上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对本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多校中考三模九年级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开通了。唐朝时,这条道路上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高僧玄奖西行求法也曾经过这条道路,其弟子记录他沿途见闻的著作为唐朝提供了西域名国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明初,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法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表示通好的愿望,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校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材料一中的“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中涉及的“记录他沿、途见闻的著作”的名称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请写出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良后果。
(4)通过上述朝代不同的对外政策,谈谈你获得的历史感悟。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中考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5世纪,明成祖为他配备了医官、文书、通事、火长等军士和后勤人员,两万余人先后七下西洋,……建立了庞大的朝贡系统”。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途中,帮助暹罗人制造海盐,并告诉他们海盐盐水还有消火败毒之功效;还教东非人民做成原始简陋的织布机,当地妇女终于学会跪地用手穿梭,织成棉布。同时,郑和从东南亚购置大量香料、燕窝,引进珍稀动植物狮子、龙涎香等……郑和使团在海外直接或间接帮助亚非国家建立健全国家制度、礼仪、法律、货币制度,邀请各国使节到中国访问,使其目睹中国的社会文明,接受中华礼仪的熏陶。

——摘编自王介南《郑和下西洋》

(1)材料一图A商路中的商人们从长安出发,穿过①处________,将货物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图B中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其主持修建的________,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阿拉伯人担当了 ——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依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开展的具体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武备志》第240卷附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全图记录的地域十分广阔,从南京宝船厂一直到非洲东岸,绵延上万千米,这中间共绘有530多个地名,包括亚、非两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图有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张骞通西域B.文天祥抗元
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