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游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同学们围绕中国明清时期的相关史事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简表。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观点(     

推论

史实

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明代引进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著、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棉纺织业在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清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清朝前期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以及著名商帮。

……

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反映了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施耐庵著《水浒传》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明代中期吴承恩著《西游记》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清代曹雪芹著《红楼梦》塑造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物形象。
A.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广泛
C.出现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学巨著D.科举制度发展促进了文化进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

材料二: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为长短句,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在当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利于文人自由抒发个人情愫,加上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大量的诗词。于是,流派众多,名家辈出。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1)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哪些?
(2)请你概括宋词得以发达流行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的宋词流派及相应的明星词人有哪些?
(3)你认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志人志怪”融为一体的小说是哪一部?我国古代最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是什么?
2023-07-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历史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某校初一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文学与历史的融合”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第一部分:以诗证史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材料一均为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描绘唐朝社会景象的诗歌。

材料一   ①“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②“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指皇帝)”。③“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④“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⑤“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附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选编《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用材料中的诗句印证以下史实。(填序号,不得多选、少选、错选)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________
长安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________
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________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________
长安城中商贸繁荣,商铺林立,主要的商业区称作“市”。________

第二部分:品词析史

材料二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天下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闻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选编《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杭州繁华的表现。杭州成为“天下繁华之最”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格局有何变化?

第三部分:曲中唱史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叹:“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

——选编《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结合所学,列举一位与马致远齐名的元曲作家。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社会有哪些特征。

第四部分:小说映史

材料四   围绕明清小说,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



(4)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将材料四中的小说作品跟以下史事进行对应。(只要填史事的序号)
①赤壁之战,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②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③《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A《西游记》________;B.《三国志通俗演义》________
(5)活动最后,同学们就“文学作品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文学作品能反映历史,所以是可信的文字史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023-06-1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明清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批判社会不公;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该观点意在说明,明清小说
A.体现南北文化交融的趋向B.题材内容广泛
C.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D.关注社会现实
2022-06-13更新 | 5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模拟考试(考前押题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材料―:


(1)图①成就最早的发明者是谁?
(2)请写出图②中李时珍药物学著作名称?
(3)图③中明长城东西起止点各自到达哪里?

材料二: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通史辑要》


(4)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部通史巨著?它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5)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这位诗人是谁?
(6)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小说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7)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0-09-1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曲阜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与此同时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诗歌“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的诗人是谁?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哪部著作?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南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分析火药和火器外传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明朝永乐年间,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

——李允鉌《华夏意匠》


(3)根据材料三,以故宫为例,概括古代文化遗产的价值。
2019-10-3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末历史试题
7 . 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2019-10-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高峰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说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著作?
(2)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匹配不正确的是
A.司马光——《资治通鉴》
B.施耐庵—《水浒传》
C.吴承恩——《窦娥冤》
D.徐光启——《农政全书》
2019-09-29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选项不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B.
C.D.
2019-09-25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