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9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时间而料尸和机照麻快(字)资本(万元)日产量(万袋)
1911年10约6004.3
1919年120约450018.8
A.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无暇东顾B.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新式企业
C.企业引进西方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D.官僚资本主义的建立和扩张
2 .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二:荣德生曾说“我国数十年贫弱原因,生产落后与国际市场之经济侵略实为重要原因”;“中国要富强,非极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可”。毛泽东:“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2021年12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谭谟晓)穿越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始终生生不息,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无数奋斗者中,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企业家,胸怀家国,担当作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下企业家精神的华彩篇章。

(1)材料一反映了张謇什么主张?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2)材料二反映出荣德生怎样的精神?毛泽东为什么说“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3)据材料三和你所了解的知识,举出两例我国当代“胸怀家国,担当作为”的民族企业家。
2024-06-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3 .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面貌的改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 ……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从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   英、法、德、美世界贸易总值对比表

年份世界贸易总值英国(连同殖民地)法国德国美国
1835年14533.8(52.4)152112.8
1870年37491.8(140)454234
               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图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配置。各个国家也通过市场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与资源,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经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欧洲开始“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分析表格数据中英国贸易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导致图中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这段时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来临之时,各个国家主要通过什么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21世纪初顺应并融入该潮流的具体表现。
2024-06-1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雅礼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都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奋斗,现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

——摘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名称。

材料二   本厂购用官机,己亥(1899年)开始只二万锭,甲寅(1904年)增二万锭……自甲寅(1914年)起……每日纱数增至百一十箱。乙卯(1915年)以后,六万六百锭,纱数同时递增,到本届增至百九十箱。

——摘编自张謇《大生纺织公司二十年纪念开会词》(1917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大生纺织公司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与扩张,加之国内各派军间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混战,企业集团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张謇急于建立庞大的企业体系,陷入欲速则不达之窘境,民国十四年(1925年)仅一厂债务即高达900万两以上。

——摘编自曹琳《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53年农轻重比例(%)57年农轻重比例(%)53—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4)根据材料四表格中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有何意义?

材料五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经过艰苦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约40倍,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7%上升到17%左下。

——摘编自戢广南主编《中华民族大团结》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三种产业资本在主要年份的比例

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189460.7%31.2%8.1%
191380.3%9.7%10.0%
192070.4%11.4%18.2%
193678.3%5.4%16.3%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94—1936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综上所述,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024-06-1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中考导向总复习(一)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4——1915年两年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苏州创办的福新一、二面粉厂先后以本厂余利在各自厂区的隔壁增设福新三厂和四厂。紧接着荣家又积极租办和兼并其他面粉厂,分别在无锡、上海成立了茂新二厂、福新六厂。荣氏面粉业迅速扩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苏州新增为通商口岸   ②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③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   ④欧美市场对华商面粉的依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6-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2024年九年级毕业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欲“创立合众政府”。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探求变法之道。状元张謇看到“政府不足恃”,遂弃官办厂。曾朴认为“研究西洋文化为匡时救国的要图”,于是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材料二   1901-1911年间出现650家工矿企业,资产总额是1858-1900年的两倍多;青年学生接触到西方文化,逐渐成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有的开始鼓吹“革命排满”;1905-1908年,各地爆发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抵制美货、日货运动。

——摘编自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流行的救国途径,并分析造成此类局面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一的历史影响。
(3)请再写出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史实一例。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洋务运动以后,以严复为首的早期维新派人士逐步意识到振兴工商业是国家富强之道、立国之本。康有为也主张通过发展商业,促进民富,进而推动国强。实业家张謇也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A.挽救了清政府统治危机B.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C.推动了救国方式的探索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
2024-06-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知道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     
A.大生纱厂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鞍山钢铁公司
2024-06-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中国企业见证社会变迁,肩负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下,荣氏兄弟的企业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大,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发强烈。荣德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1912—1930年,荣德生发起修筑道路里程80余里,建成大小桥梁88座。荣德生认为“人才为事业之始基”,而“人才的造就,端赖学校之培育,故兴学实为建设之本”。1906—1947年,荣氏兄弟先后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孟德会《荣氏家族企业家精神实践及代际传承》

材料二:“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1936年、1938年企业、公司情况表(部分)

1936年1938年
地域公司数(家)资本额(元)公司数(家)资本额(元)
上海127213036003816681000
全国总计3025186457010242106360

——摘编自《中华民国实录·文献统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家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千呼万唤始出来”是在什么时候?“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从1936年到1938年企业、公司的变化。其发生变化和哪一历史大事的发生有关?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企业发展的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