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及萧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1915年,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抓住机遇,创建了“申新”纺织厂,该厂投产后获利连年增加。1916年为2万元,1917年为12万元, 1918年为22万元, 1919年猛增至104万元。材料中“机遇”指的是(     
A.政府鼓励实业B.民众抵制洋货
C.列强忙于一战D.外商利润刺激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6月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
2 . 下图A、B、C、D、E代表了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式。其中D线代表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D.洋务企业
3 . 在数学领域中,一个变量增长另一个变量也跟着增长,称之为“正相关”。反之,一个变量增长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称之为“负相关”。下列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负相关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B.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等实业家的努力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2024-05-19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监测历史试卷
4 .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统计,民营资本所占的比重,在工矿交通业总资本中,从1894年的38.2%,上升 到1912年前后的70.9%、1920 年前后的79.8%。在银行业总资本中,从1904年之前的零点,增加至1912年前后的27.5%、1920 年前后的51.4%。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官办企业,两者的资本年平均增长率,1894~1913 年分别为15.08%、14.54%,1913~1920年分别为10.54%、3.81%。

——《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94年至1920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1938年1月7日,周恩来在《怎样进行持久战?》一文中,使用了“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

——《“现代化”:历史演进、概念体系与语义用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 月)“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024-05-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后B.辛亥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洋务运动期间
2024-04-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政策制定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策恢复社会局势】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让士兵复员生产,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把卖身作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规定十五税一,还调整和建立新制度,压抑商费等。

【政策体现平等自由】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等法令;实施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加上……从而使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摘自《近代中国史纲要》

【政策出现创业辉煌】

材料三

【政策引起国际反响】

材料四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车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汉初实行的这些政策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位人物提出的外交理念,说明“中国提出的外交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2024-04-09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入超
1914589,241356,227213,015
1917549,519462,93286,587
1919646,998630,80916,188
1920762,250541,631220,619
19271,012,932918,62094,312
A.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影响B.中国半殖民化地程度不断加深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中国产品在一战后竞争力下降
2024-04-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练习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材料一: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官办商助”的方针以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是谁?“他”走了一条怎样的救国之路?

材料二:

图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困                                                    图二“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根据图二所示主要成就,说出“一五"计划中相应的基本任务。
(3)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024-04-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候,苏联的“一五”计划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提前一年完成。许多极重要的工业部门,在三年中就完成了五年的计划。苏联重工业品已基本满足全国的需要,大大减轻了对外国的依赖。

材料二   1934130日,《大公报》社评认为,“苏俄实力,基于重工业之勃兴”。因此,作为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中国应积极学习苏联“一五”计划建设经验,埋头苦干,尽快建立国防工业基础,“凡重要工业,应积极国营,此可学习苏联”。《大公报》记者曹谷冰在结束苏联考察之后,“盼望政府及早确立经济建设的方案,快把基本工业建设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自救”,有效地抵御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完成对苏联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大公报》认为应学习苏联“一五”计划的经验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无法成功复制苏联“一五”计划经验的原因。
10 . 阅读以下表格,完成任务
时间历史事件
1895年大生纱厂创建。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925年大生纱厂无力维持,被江浙财团接办,后落入官僚资本之手。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
解放战争期间内战使荣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
1956年对于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86年制定了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2022年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
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4-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学城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