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促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       
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政府鼓励与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③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 . 下图是某时期沿海地区工厂企业迁往西南和西北地区数量变化情况柱状图。根据图表信息,“某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北洋政府时期
C.国共内战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21-05-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改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以近代中国面粉业发展为例,1911年,中国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只有40家,资本共有600多万元,日产面粉4.3万袋,到1919年,中国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发展到120 家,资本达4500多万元,日产面粉18.8 万袋。


(1)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有哪些? 内优外患危机,严重阻碍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概括严重阻碍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今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习俗和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2)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是怎样"废除有损人格的习俗和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

材料三 教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兴办了一批新式学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以"广有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创办了一所大学堂,辛亥革命后,该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写出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一所大学堂"的名称。废除科举制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怎样逐渐发展起来的?
2021-03-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一领域(  )
A.采矿业B.机器制造业C.建筑业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面粉业
2019-03-0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大庆市万宝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这里“三座大山”指的是(  )
①帝国主义②封建主义 ③资本主义 ④官僚资本主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8-06-10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学(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面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代表中国近代先进的生产力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一战后进入“黄金时代”
D.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