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1 道试题
1 . 改错题(将下列划线部分的错误改正过来)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A)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会议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三大改造(B)的伟大决策。在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之后我国在重庆(C)、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计划(D)经济体制。……由于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毛泽东思想(E)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期(F)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改为____________               B改为____________               C改为____________
D改为____________               E改为____________               F改为____________
2022-10-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灵宝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行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格局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022-10-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汽车见证了时代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7月,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19976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与美国通用汽车进行合资20211月,比亚迪集团自主
生产的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汽车见证的新中国的时代变迁。
(2)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新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
2022-10-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招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全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大默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递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1957年和1993年两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至少写两点)
2022-10-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川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从此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摘编自《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材料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回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所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已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摘编自《市长参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剧锦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


(1)材料一图中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会议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片,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材料二文字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针对企业“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化。
2022-10-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抓住“根本”: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适时“调整”:C: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材料中A、B两处“根本”分别出自20世纪50年代的什么经济发展计划或者会议?
(2)材料中C、D两次“调整”分别与什么会议有关?C处会议实行的伟大决策?
(3)材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关注哪方面的建设?
(4)结合所学谈谈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022-10-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1984年的自行车购买券


“共享单车”大军


2022-10-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材料二


材料三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把握国内外大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摘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取得的辉煌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怎样的历史转变?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举措。分析“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的原因。
2022-10-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请对下列叙述作出判断,正确的填“正确”,不正确的填“错误”。
(1)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结束了新疆动荡不安的局面,维护了祖国统一。(     
(2)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022-10-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疆自治区部编版九年级中考历史考前押题卷1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做出了伟大的决策,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农民形象地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

材料三如下图经济特区


材料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改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政治方面作出了怎样的伟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实行的经济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一下“包干”好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片中字母A、B、C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地点名称,并说一说“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
2022-10-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