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74 道试题
1 . 某班开展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2)抗日战争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这场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在这场战争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是哪一政党?
(3)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让中国人民“醒过来”,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哪场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5)改革开放中在农村实施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是什么?
(7)作为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怎样做?
2 . 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在工业、外交和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力量。振华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以“中国智慧”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成就任务一:政治奠基任务二:外交风云任务三:科技兴国
成就一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就二示例:建成大庆油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2)依据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成就二①②史实补充完整(分别列举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一个史实即可)。
(3)根据以上相关资料,从任务二和任务三中任选其一,撰写一篇解说词。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1972年,周恩来在和美方商谈《中美联合公报》草案时对基辛格说:“我们虽然有巨大分歧,也有一些共同的观点,特别是关于霸权……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霸权的努力。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材料体现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方针D.中美正式建交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华学校等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不同的地域环境与生产方式孕育了多样化的文明,它们不断交融碰撞,书写着一部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文明多样包容】

(1)文明是一首长诗,在多样包容中绵延滋养。根据示例,为图二、图四的文明成就写出简介。

图一古罗马高架引水渠

图二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


图三楔形文字



图四甲骨文
简介:由2万多块大石头堆砌而成的城市供水系统,石块间没有任何水泥等灰浆类物质黏合,现在仍能坚固完好。简介:简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泥版上用符号的形式刻画出来的文字,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简介:

【经济全球一体】

(2)市场是一种链接,在交流碰撞中走向一体。根据下面思维导图,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社会和谐共生】

(3)和谐是一份愿景,在各美其美中和谐共生。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雨果(1849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5 . 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国境时,由本国制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列时间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护照版本的变迁,这说明了(     

A.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B.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的两万公里的铁路,只有一半可以勉强行车;13万多公里的公路,能够通车的还不到8万公里,以致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要进口的国家”。到1957年底,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都先后建成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

——摘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2016年中国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习近平建议:一方面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中国支持二十国集团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还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各国要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新闻资讯

(1)材料一中这些企业的创办有何意义?
(2)我国是如何改变材料二中落后状况的?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成功举办杭州G20峰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A.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B.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D.中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22年,我国领导人先后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政府承诺将继续支持联合国事务,承诺组建常备的维和警队。这说明我国(     
A.是联合国维和主要力量B.致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C.践行着不结盟外交政策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9 .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救亡图存   民族觉醒】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1)材料一图中人物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英勇就义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期间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依据文字材料,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勇闯新路浴血奋战】

材料二

图A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图B   遵义会议会址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2)毛泽东在材料二图A所示地点带来中国人民开辟出的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图B所示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自力更生大胆探索】

材料三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世纪50年代1953年,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率团访问印度、参加日内瓦会议
20世纪70年代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21世纪2001年,在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

(3)材料三文字材料中的“这个期间”是指1956年至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的理解。请将表格中①②处我国的外交成就补充完整。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材料四   2013年至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10年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10年间,我国外贸不断实现新突破,2022年进出口总值超42万亿元……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经费创新高,创新驱动显成效。

——摘编自《十组数据见证新时代伟大成就》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我国取得上述伟大成就的原因。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五)
10 . 探究世界格局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火打劫,以向德因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粗借地。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华盛顿会议期间,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考虑,美、英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也迫于美,英两国的压力,日本代表不得不与中国代表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赞成票中,非洲26票,欧洲23票,亚洲19票,美洲8票。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57个国家致欢迎词。

材料四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下各种力量情况一览表

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广大发展中国家
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形成,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独特作用。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010经济量位第二,在发挥并继续发挥国的作用。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某同学为制作20世纪世界格局演变趋势图,整理出以上关键词语,请按正确的时序排列(只写序号)。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列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世界多极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推动多极化发展的力量有哪些?中国是如何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第五中学中考冲刺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