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6 道试题
1 . 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首飞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艘自主研制的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第一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这些难忘的“第一 ” (     
A.表明国防建设领先于世界B.得益于双百方针的直接指导
C.改变了中国和平外交方针D.体现了综合国力不断的提升
今日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淮北市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卷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哪一场战争验证了这一目的?

材料二   毛泽东说:“原子武器出现以后,军队的战略战术和装备都有很大的变化。”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要不受人家欺负,毛泽东提出,无论有多大困难,中国都“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毛泽东领导创建了尖端武器研制的举国体制,成功地研制了……等高技术武器,使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在尖端武器层面跟上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步伐。

——摘自《曾敏李泉霖:毛主席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突破一例。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材料三   20129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001型航母正式交付中国海军,舷号为“16”,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001型”航母的名字。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
3 . 人民空军建立星期,军用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自主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201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首飞成功。这反映了我国军用飞机(     
A.最完全独立自主研制B.逐渐走上国产化道路
C.主要从国外购买D.技术领先于世界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       

A.军队组织架构实现重塑B.军事人才储备充足
C.科技强军铸造钢铁长城D.军事实力领先世界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是华东军区海军成立75周年。观察下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年份军费(人民币)GDP中军费占比
1978167亿元4.6%
1985191亿元2.1%
1990290亿元1.5%
20094805亿元1.4%
201911898亿元1.3%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
A.国防现代化已实现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富国与强军相统一D.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初中结对帮扶学校九年级摸底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海权,即海上权利,是一个国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权力。中华民族的海洋之路“辉煌与屈辱”并存,但始终没有放弃走向海洋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以及更远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唐代海路的对外交通有很大的发展,与日本、朝鲜等地以至非洲都建立了联系,形成了唐前期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并举的对外交通格局。中唐以后,中西陆上丝路受阻,而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由东南沿海通过海路与各国的交流加强。……唐后期,海路对外交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陆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海路对外交通”地位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按照航海的实力,发现“新大陆”的不应该是西班牙人,而应该是中国人。这似乎是西方学者几乎一致的看法,但是他们忽略了对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不同的国内背景的分析,达·伽马、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是为了夺取殖民地,夺取贵重的黄金白银,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而郑和下西洋的明朝初年,国内并无这种需求。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郑和七次下西洋,没有霸占一丝一毫的海外殖民地。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中日军费筹措对比:

清朝政府——1894年6月30日,李鸿章提出添募士兵、加强北洋舰队等方案,并请求户部拨款二三百万两,以作军费。清政府一开始竟然仅仅拿出18万两银子以充军费。经过反复商议,户部最后也只答应负责筹措150万两。即便这样,这笔钱直到战争爆发也未全部到位。

——摘编自舒健《钱都去哪儿了?——清政府的军费筹措与甲午战争的惨败》

日本政府——到1881年的时候,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20年的造舰计划,准备每年造3艘,共造60艘。可是到了第二年,这个计划又改了,它以8年为期,每年造6艘,一共造48艘。1889年的时候,国会又增加107万日元海军经费,使得海军经费占到全国总财政支出的11.7%。

——摘自纪录片《走向海洋》

(3)材料三中,从甲午战争前中日双方军费筹措结果的不同,能够得出中国战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

材料四   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反击外来侵略,捍卫了海疆主权和国家领空、领海安全,维护了祖国统一。

——陈明富、秦婧《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4)根据材料四列举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海防成就?
(5)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Awaken New Depths)。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九年级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一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打败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人民政权立下了功勋。1934年到1936年,它进行了战略转移。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它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1947年夏,它向敌人心脏地区实行了一次跨地千里的跃进。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住残酷的现代战争考验。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在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征途上生机勃发。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这是中国国防现代化又一个里程碑,中国向着海上强国的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的两例“以我国失败”而告终的战争。
(2)材料二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有怎样的影响?(写出一点)“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的意义。(写出一点)
(4)在当今时代,你认为走向强大的中国军队在世界舞台上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大安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团结B.祖国统一C.外交事业D.科技强军
9 . 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时,中国派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将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A.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B.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10 . 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永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军民力共御侮】

材料一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清(1841年)张维屏《三元里》(节选)

图A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后,短短三个月就攻占湖南、湖北两省。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军阀的反动统治被推翻,民众有了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革命群众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蓬勃发展起来……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A诗作的历史价值。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军民相扶克时艰】

材料二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
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图B《十送红军》歌词(节选)

注:歌曲讲述了1934年瑞金百姓送别红军的故事

(2)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的角度鉴赏图B歌词。《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依据图,图D并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军民团结共奋进】

材料三

图E

1978年后,民兵建设顺势而变、积极转型,由临战状态转到建设轨道上来;1991年,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民兵工作确立了“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进入21世纪,民兵工作继续深化调整,民兵组织由农村向城市拓展,民兵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

——摘编自王永盛、高军、刘万平《在创新发展中铿锵前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兵建设综述》


(3)依据图E,简析抗美援朝时期全国群众运动高涨发挥的巨大力量。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影响民兵组织发展方向的原因。

【军民融合谱新篇】

材料四   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习近平强军思想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华栋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