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70年西德赴东德的访问人次为12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555万。东德赴西德的访问人次1970年为105万,到了1988年提升至674万。这一现象(       
A.宣告了欧洲冷战局面结束B.削弱了北约经济军事实力
C.推动了美苏争夺世界霸权D.有利于增强德国民族认同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改革,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随后为使专制制度逐渐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俄国不得不在政治领域内进行一些改革,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

材料二   1868年至1893年;日本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第一个25年过程中,日本对外战争不断,这些战争以独特方式哺育了日本新文明;在第二个25年中(1894-1919年),几场大型战争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恶性发展。于是,终于在第三个25年中〈1920-1945年)发动了超大型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从而导致日本文明的覆灭。

材料三

时间事件
1945苏美英法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周和柏林分区占领
1949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同;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
1951法国、联邦德周等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互为宿敌的法国与德国开始和解
1970联邦德国总理波兰特访问波兰,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的被杀的死难者进献花篮并下跪,史称“华沙之跪”
1990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首都为柏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是指什么?概括本次改革的成功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日本通过何种方式崛起?最终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德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2-04-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林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法、德两国历史大事简表

国家事件
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
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1870年,对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1)根据材料,概述近代法、德革命确立政治制度的差异。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1-12-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这一时期,英国实验科学研究促使天文学、地理学、力学、数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些自然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资料

材料二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完成统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美三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19世纪后半期,德国与英法等国的矛盾不断激化。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科技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重大科技的进步往往会引发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并不太平。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世界各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把先进科技转化应用于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上。


(1)材料一中提到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哪些有利条件?概括两条。
(2)阅读材料二,指出德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的主因和最终采取的行动
(3)阅读材料三,面对当前“国际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世界并不太平”的局面,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应该做怎样的准备?写出一条想法。
2021-09-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1
5 .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从图目录 中我们可以提取概括出此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资本主义的酝酿B.资本主义的建立
C.资本主义的拓展D.资本主义的危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71年德国统一以来,德国的强盛及其政策动向一直像个可怕的幽灵在欧洲窜闯,“德国的欧洲”使欧洲山河破碎,民穷国贫,欧洲因此加速走向衰落……痛定思痛,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探索走向欧洲联合道路,通过联合自强,摆脱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怪圈,逐步构建了欧洲一体化这一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全面协调合作的、崭新的国家联盟体制机制,德国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欧洲的德国”,这一改变不仅使支离破碎的欧洲很快复 兴,也使战败后的德国迅速摘帽并兴盛统一。

——摘编自伍贻康《“德国问题”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小国充当世界大国的时代结束了,欧洲国家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且面临着在大国时代生存的危机。为防止美苏两国的威胁,只有实现内部的联合,才能抵御大国对欧洲政治利益的侵犯和掠夺。况且,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残的欧洲各国,都面临着恢复经济的重要任务,都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加强合作才能更快地重振欧洲经济。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国家欲通过联合自强,来达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政治目标,以赢得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郝立英《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德国像个可怕的幽灵在欧洲窜闯”的例证。
(2)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角色的改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变化?
(3)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必然性。
2021-06-16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6年,普鲁士的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仅仅两年前他们还共同打败了北方强敌丹麦。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由此开始,德国以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象站在了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新生的德国不仅击败了欧陆强国法国,在欧洲也仅次于已经称霸了一个多世纪的英国。……19世纪末,经济的高速发限刺激了国人,民众的民族主又情结不断高涨。1913年,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起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德国起对时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美国认为维护其领导地位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中国提出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改编自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举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在欧洲冷战和亚洲“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各1例),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区别,并谈谈目前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8 . 人才流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中心

意大利

英国、法国

德国

时间

1540-1620

1660-1840

1840-1910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及汤浅光朝、赵红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科学家

类别

故乡

成就

奥托·勒维

生物学家

德国

诺贝尔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德国

诺贝尔奖得主

卡尔·科里夫妇

生物学家

捷克斯洛伐克

诺贝尔奖得主

约翰·冯·诺伊曼

数学家

匈牙利

计算机之父

艾尔温·薛定谔

物理学家

奥地利

诺贝尔奖得主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

材料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域,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家逃离欧洲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为什么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4)综上所述,在人才流动上,值得中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不久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款,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通领先于其他国家。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5%。

材料二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三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70-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英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和约”和“公约”分别指什么?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有什么影响?
2021-04-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 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材料强调了
A.武装侵略扩大德国疆域B.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民主制度
C.工业化促进了德国的强大D.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灾难
2020-12-22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