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下列是两则苏(俄)联在不同时期实行的政策,它们的相同点是(     
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A.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都提供了对抗法西斯的条件
C.都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都采取了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2024-06-10更新 | 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4月份)
2 .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统计年鉴》: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比重(%)

国家

1950年

1979年

美国

48.7

37.3

西德(联邦德国)

6.3

9.0

日本

1.6

9.7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列表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1894—2010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力量相对削弱

1921年新经济政策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年—1945年)

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1955—1991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全球化(1945年以后)

苏联改革(1956年—1991年)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改革(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1992年以后)

……

中国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GDP世界第二(2010年开始)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和西欧工业生产比重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生产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从上表中选取两到三个史实,围绕“改革与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1913—1925年俄国粮食生产统计。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实行工业化政策导致粮食减产B.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粮食增产
C.市场手段导致了严重经济危机D.苏联模式有利于农业发展
2024-05-04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4年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如图一


                       图一


【唯物史观】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历史解释】

材料三   如图二



图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史料实证】

材料四   1941年是战争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战争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

——马克·凯什岚新基《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1)观察材料—中的地图,哪一条是哥伦布的航线?哪一条航线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2)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3)根据图示,指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政策的实施导致这种变化的出现?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41年发生的两个史实证明材料四的观点。
2024-01-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国兴起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

——安德鲁波特


瓦特和他的蒸汽机

(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文献说史——解决美国难题】

华盛顿:“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

林肯:“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2)华盛顿和林肯为解决面临的难题,分别制定和发表了什么文献?
探究三【图表说史—阐述苏俄(联)兴起】

                    图1: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                      图2 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
(3)根据图1,分析苏俄(联)在1921年-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主要原因。哪一模式导致图2“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发生了变化?
探究四【以史鉴今畅谈国家发展】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
2023-12-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月考二)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的第一个最为显著和直观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的广泛使用。而在此之前的全部人类历史中,一切劳动都是借助于手工工具来完成的。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将近100年时间里,英国基本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渡,率先成为跨入工业文明门槛的资本主义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二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工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与英国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2024-04-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经济文明历程》(岳麓书社)


(1)根据材料一回答,俄国哪位领导人在位期间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俄国经济远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斯大林决定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工业化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材料三中“苏联僵化了的模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2024-01-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面对危机,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李老师以“危机与应对”为主题整合相关知识后。设计了如下课后作业,请你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分析图表

(1)分析导致图一1913—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下降的背景是什么?1921年后粮食产量上升是苏俄政府哪一具体措施实施的结果?

图一 1913年—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任务二 释读材料

材料二   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定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定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罗斯福、斯大林选择的“经济创新”道路分别是什么?任选一种经济模式进行简要评述。

任务三 阐明史实

(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危急时刻重大决策的实施,推动历史的发展。请以“危机·转机”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需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       卡德纳斯改革       《联合国家宣言》
2023-09-20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对1926~1937年苏联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09-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皋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两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崔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模式,主要通过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以此提高国力。这一模式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见下列图表。

年份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林、牧、副、渔业
1970年82%18%117元
1985年69%31%345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1)写出材料一“改革”所指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写出此次改革的一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模式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4)综合上述二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在改革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2023-11-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