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没有进行改革B.没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C.最终成为苏联模式的拥护者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021-06-21更新 | 98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金重远在《20世纪的世界一—百年历史回溯》一书中写道: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个月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设成共产主义社会。作者旨在说明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
A.能否顺应人民愿望B.是否借鉴先进国家经验
C.改革家的政治魄力D.是否立足国情遵循规律
2020-08-19更新 | 21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结业试卷初中历史试题
4 . 农业与粮食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1年和1982年的粮食生产比原计划少6000万吨,各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同10~15年前一样。结果,在粮食连年歉收的情况下,苏联不得不向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在1981年至1982年农业年度,苏联购买了4000万吨粮食,花费外汇60亿美元……由于粮食的大量进口,苏联不得不压缩机械设备的进口。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美国随时都有可能对苏联采取粮食禁运措施。

——摘编自王东《苏联的农业状况及其发展措施》

材料三   表为中国粮食产量数据表



(1)材料一中题33—如图所示的是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与题33—如图所示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粮食歉收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0-07-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他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他”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2020-06-18更新 | 68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6月学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苏根走向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井且开始整经白已的经济发展通路。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使进了苏联经济恢复
B.斯大林模式存在不少弊端
C.赫鲁晓夫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
D.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苏联解体
2019-08-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
7 . 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它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C.都主张实行“多党政治”
D.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8 . 俄国﹣苏维埃俄国﹣苏联历史上不乏改革,其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C.列宁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的改革
9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10 .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率先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B.叶利钦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2019-04-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施甸县2019届九年级3月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