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历史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卡片游戏,请同学们把下列内容填入卡片空缺处。其中正确的是(     
①独尊儒                           ②烧赤壁                         ③战蚩尤

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2024-03-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汉武帝建立,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各地官员的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A.分封制B.察举制C.推恩令D.刺史制度
2024-03-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某校7年级5班同学就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行探究性学习,共有以下三个任务,请你一起完成。

材料一

材料二

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民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摘自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长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三   战国时期,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天下怎样才会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统一)。”梁惠王又问:“什么样的人能统一?”孟子回答:“不嗜好杀人的人能统一……真能如时雨润物般仁爱百姓的话,百姓就会源源不断地投奔而来,就像江河由高处向低处奔流一样自然,有谁能阻挡呢?”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 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摘自《秦汉史》

材料五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必捅自销弱矣。”

——摘自班固《汉书·主父偃》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A、B两处的遗址名,并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中国文明起源的特征。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认为天下大势是什么,以及孟子主张的施政理念。
(3)孟子所在的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哪一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它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管理地方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4 . 为了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无为而治D.八股取士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所指的制度(措施),并写出②制度(措施)的作用。
(2)根据示例,请在材料二中另选一幅图片加以解说。(温馨提示:可以从名称、时期、地位、影响等方面介绍)

示例:图1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之一。

(3)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2-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6 . 某班围绕“沧桑千年,中国如何成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聚焦观点,认识统一历程
第一组同学在阅读林剑鸣的《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后,摘录了以下文段。

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经历三个时期:第一,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第三,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任务二】研读地图,了解交融进程
第二组同学根据教材梳理制作了以下两张图

【任务三】走进文物,感悟文化辉煌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在辽阔的大地上各族先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摘录中的任意一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据图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空间特征,并结合资料分析其历史影响。
(3)同学们准备制作介绍册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请仿照示例,完成造纸术的介绍词。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
7 . 某部热播历史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最可能是(     
A.周武王B.秦始皇C.汉武帝D.康熙帝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8 . 历史学家夏曾佑曾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某学习小组以此为驱动性问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
【中国之教】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国之政】

历代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措施。秦朝:在中央:设立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在地方:建立①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唐朝:在中央进一步完善②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元朝:开创③,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在地方设立行省。明朝: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地方:将原本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中国之境】

(1)结合材料谈谈诸子百家思想对“治国理政”方面的借鉴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政治制度。
(3)比较秦朝,西汉,元朝疆域图,用史实印证西汉.元朝是如何开疆拓土的?从历代王朝疆域变化图的变化,得出什么结论?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秋瑾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模拟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9 . 八班级某班开展以“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梳理史料的过程中,提出以下问题,请你
一起参与。

材料一



                    图1   汉·霍去病墓

材料二   帝曰:“今欲断之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三   “赞蒙文成公主由葛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材料四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1)根据材料一说说当时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
(2)材料二中的“帝”是哪个民族的?材料中的“正音”指什么?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民族交往史实是什么?该交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形成的是哪个新的民族?元朝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是哪个行政机构?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2024-01-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10 . 马镫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马镫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的骑兵已使用马镫
B.大约3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已在铸造金属马镫了
C.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兵发展进入新时期
D.约4世纪时东晋已经有了双马镫
2024-01-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