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回望农耕文明,汲取发展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进步”的项目化学习。
【绘制表格,梳理工具】学习小组梳理了部分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表格。

春秋战国

汉朝

南北朝

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祖冲之设计制造出(利用水力来舂米、磨面的工具)

秦国李冰父子修建
东汉灌溉工具--

【搜集资料,探索发展】学习小组对生产变革和劳动力产生了兴趣,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些改革措施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的局面。

资料二   据《宋书》记载:“(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1)请你帮学习小组在表格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根据资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呈现的最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推断学习小组认为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4-03-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在当时秦国起到的作用是(     
A.提高军队战斗力B.有利于加强边疆的治理
C.推动生产力发展D.有利于激发劳动积极性
2024-03-1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
3 .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4)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这种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竺可桢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2024-03-1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社会·法治试题-初中历史与社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习小组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探究单,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材料三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而到东晋南朝时已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1)你能从资料1中获取什么信息?图3生产工具的出现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资料2中表格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请说说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资料3概括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
(4)经过本次探究性学习,归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2024-02-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初中历史与社会
6 .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记载:“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先秦时期农业革新的趋势,并为之配上合适的信息。
(2)选择材料二其中一位思想家,从学派、主张和著作三方面进行人物简介。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予以论证。(根据提示,将论证内容续写完整,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观点综述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分点论证

角度一

从农业生产来看:

角度二

从思想文化来看:

角度三

从政治变革来看:
2024-02-11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初中历史与社会
7 .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正如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到洛邑
B.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C.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相互争霸,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2024-02-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文理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作业回顾社会道法试卷
8 . 和谐、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其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什五税一”。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忡舒传》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1)材料中的措施反映了汉高祖实行的什么政策?吸收了哪一学派的思想?
(2)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学派思想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变法?并列举其三项变法措施。
2024-02-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体学科素养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9 . “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发展需要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   图一、图二选自《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图中人物正在为治国理政展开辩论。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措施。并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将下表填写完整。并为这组漫画取一个恰当的标题。

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实施仁政治理天下

儒家

采用法术治理天下

韩非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

2024-02-0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大田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10 . 人类进步史,就是一部创新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图强】①合并小乡、小邑等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③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项,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官兵之吏。
【创新制度】
                      制度一                                                                                   制度二
【科技兴医】

近日,一则“中医抗疫神药连花清瘟”的消息火爆全网,其实中医药学一直都是中国的科学瑰宝。如东汉时期,医圣在瘟疫大流行时期,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并著成一部不朽之作;神医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编制强身健体的运动。


(1)这是秦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并结合材料概括①②③的改革措施。
(2)分别写出这两个创新制度的名称,并概括两者的共同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医学家①②的名字及其医学成就。
2024-01-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