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驱除鞑奴”到“五族共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1 道试题
1 . 2022年1月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20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图一《民报》,图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写出创办《民报》的革命政党的名称,并指出该革命政党的性质及指导思想。

资料二:辛亥革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鹿《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中图二及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资料三: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



图一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图二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3)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中图一、图二说明孙中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了哪些努力?北伐战争取得了什么成果?
2023-11-0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文元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风雨同舟,勇担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0月,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周世钊谈话时指出: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其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图一   抗美援朝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结束了土地封建地主所有制;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了      ,农地由……;三是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实行      ,农民享有承包      经营权。


图二   实现耕者有其田
(1)写出图一中我国军队的名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反映了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把横线上的信息填写完整,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后的土地性质。
(3)图二“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哪一内容的体现?哪一历史事件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意义?
2023-09-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3 . 辛亥革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第六条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组织团体)之自由。……

(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条文,写出这部法律的名称。

材料二: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变化表(部分)

角度变化
工厂

1912--1914为99家,1914--1918年为377家,4年增加了工厂近3倍。伴随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数量从50万增长至相1920年的200多万。
报刊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多种,截至《青报杂志》发刊,全国先后创办的报刊在1000种以上,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各种社会政治学说。

-----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前期中国所产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2023-09-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法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屡遭挫折,使孙中山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一个有力的政党。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请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2)针对材料二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怎样的应对政策?
(3)请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论证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这一观点。
2023-08-2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社会法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中山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总统誓词》(1912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1925年)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请写出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只写出序号即可)。
(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作了怎样的概括?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说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有哪些?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作了哪些努力?请你至少列举三例史实。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2023-03-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错题再练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捻军: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如是说

“中国欲自强,那么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那么莫如觅制器之器……那么或专设一科取士,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如是说

材料二: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200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10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国民以为……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职责相属。……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1)材料一中“欲学习外国利器,那么莫如觅制器之器”指的是什么意思?曾国藩等人“剿发捻”、“勤远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10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这段话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写出这场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023-02-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7 .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的各个阶级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的利器,欲学习外国的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人教版历史教材节选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这次运动产生什么样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具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由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探索领域(层面)的变化。
2022-12-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8 .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某初中历史社团围绕“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主题史料相关史实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C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A”篇戊戌变法
②、③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B”篇D新文化运动

(1)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
(2)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两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
示例:“明定国是”诏书见证了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对思想文化产生持久影响的历史

(3)通过参与此次研究性学习,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认识。
2022-12-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与社会试题
9 . 在近代中国,从清政府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曾发布自己的国歌,这些国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解:金瓯:比喻疆土完整。凫藻:谓凫戏于水藻,比喻欢悦。熙皞:亦作“熙皡”,和乐、怡然自得的意思。)

——1911年清朝国歌《巩金瓯


(1)这首国歌寄托了清政府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但国歌公布七天后,清政府的统治便开始瓦解,清政府的瓦解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歌《五旗共和歌》


(2)列举1912年革命党人为“旧邦新造”进行的实践。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3)《义勇军进行曲》流行于1935年,歌中“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借指什么?请列举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冒着敌人炮火”牺牲的国共抗日英雄人物各1位。
2022-11-28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10 .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三: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灭尽满洲民族……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

材料四: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但是,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

——改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请给材料一中的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
(2)指出材料二中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材料二中这一纲领被孙中山概括为怎样的思想?
(3)比较材料二、三,分析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又产生了怎样“不幸的后果”?
2022-11-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