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
1 . 《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此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是(     
A.袁世凯取消帝制B.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024-03-1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五中等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与社会试题
2 . 1924年初,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以下属于国共合作的事例是(     
①成立黄埔军校②开展北伐战争③发动秋收起义④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效果评测社会法治试题
3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024-02-1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效果评测社会法治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会议是(     

主持人

主要内容

意义

孙中山奋斗目标:进行国民革命
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A.国民党一大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遵义会议
2024-02-1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共同体学科素养测试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社会·法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报刊是历史的档案,记录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9月19日,宣传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的目的:“不仅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救国时报》:1936年12月,杨定华发表的《雪山草地行军记》以亲历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某战略转移中所见所闻。

《大公报》:1945年8月15日,头版用五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日本投降矣”,并写道:“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

《大众日报》:1948年12月24日,报道指出:“在华北、华东和中原三大解放区党政军民全力支援下,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食粮充裕,生活显著改善。”


(1)《广州民国日报》宣传的这一重要军事行动指的是什么?《救国时报》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
(2)针对《大公报》中提及的“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联系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族“光荣不卑屈”的两例抗战史实。
(3)《大众日报》报道的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报刊报道的内容,反映出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2-0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东塍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中社会·法治试题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骨干,为北进讨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对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图一     《南昌起义》(绘画)                            图二   井冈山会师

材料三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大国民革命成果?并指出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
(2)从“图一”到“图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说说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中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7 .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8 . 每一处遗址或遗迹都是立体的历史,让我们从这些遗址和遗迹中读出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图一图二遗迹分别见证了哪些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2)如果想实地考察图三的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哪里?请你简介一下这所军校,内容包括创立时间、人物、作用等。
(3)图四建筑所在的城市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在这里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列举近代在这座城市建立的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
2024-01-28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社政试卷
9 .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遗迹——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共产党人很快就直面现实,纠正了错误,进而解放思想,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材料三   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伴随着与国民党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请将材料一中的图片填入合适的空格中。(填序号)

历史时期

国共合作

国共内战

见证图片




(2)请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观点加以说明。
(3)选用材料一中相关图片反映的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推翻三座大山作出的历史贡献。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4-01-2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社会法治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学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材料三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材料四   刺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所学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谁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
(2)简述长征的原因。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转折的会议,写出会议名称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写出该事件的影响。
(4)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简述该事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