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九年级某班在复习世界历史时,开展了大单元教学,请把其授课主题补充完整。(       
主题:_______
第1节   一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2节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节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A.世界格局变化B.资本主义危机C.拉美独立运动D.社会主义探索
2 .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数据统计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616亿美元。死亡人数约6000万人,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数据来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战后大事记(部分)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东欧先后建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7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1月,召开。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
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①代表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的角度,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表述简洁)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社会道法试卷
3 . 1947年余孟如先生在《世界知识》上指出杜鲁门主义“是一种美国扩张的主义”,“是一种造成战争威胁,掀起世界不安的主义。”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美国要武装进攻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B.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寒假收心作业)法治社会试题
4 . 有同学以图示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下列属于“共同点”的有(       

①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②由大国所控制       ③在大战后最终形成的       ④因大战而解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寒假收心作业)法治社会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动,每一次格局的变动都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1)根据时间轴上的提示信息,写出与序号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名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变化中的世界格局
对世界
的影响
消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留下了战后的不稳定因素。消极:冷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加重各国经济发展的负担。消极:局部冲突不断,仍存一些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积极: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维持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积极: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崛起。积极:世界局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概括上述世界格局变动的共同影响,并分析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
(3)综上所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简要回答国际社会应如何构建一个和平安全的世界。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法治社会试题
6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时空观念】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1945年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共产主义是对自由世界的威胁……极权政体……危害着美国的安全。

——杜鲁门1947年

(1)20世纪上半叶,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背后不变的是什么?

材料二:【历史解释】

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的作品《黄鼠狼给鸡拜年》。黄鼠狼身上的文字为“美帝国主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构想和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至少答出两点)

材料三:【史料实证】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024-04-29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寒假作业)法治社会试题
7 .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英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诸国走向联合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欧洲的联合,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24-03-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社会法治试题

8 . 利用媒体是拓宽眼界的一种学习方法。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央视文物类记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有了……,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我们写出的横竖撤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我们开展合理推测,“……”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
2.以下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下列选项对“学习资源包”主题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文章:《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图片:《万隆会议》
视频:《纪录片:20世纪50-80年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地图:《美苏“冷战”形势图》
A.战后的世界变化B.两极格局的对峙
C.政治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趋势
2023-11-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考适应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与社会试题
9 . 关于二战后世界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社会主义在全球失败
④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9-1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经济开发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模拟考试社会法治试题
10 . 货币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概况
春秋铜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战国各诸侯国自行铸币,货币的标准、形状、价值等多种多样
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西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两宋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材料二:下表为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记载。

◇[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英]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期,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中国茶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中国农史》杂志记载:18世纪中期,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

(2)根据材料二,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我国正处于什么时期?请分析该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材料三: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流通货币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货币地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并选择材料三中相关史实阐述你的观点______。(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9-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考二模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