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脂肪味是第六种基本味觉吗?

酸、甜、苦、咸和鲜是目前公认的人类五种基本味觉。我们品尝到丰富繁杂的美味,是由这五种基本味觉组合而来。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舌头上约有9000个味蕾(结构如图所示),每个味蕾约有50个味细胞。食物中的呈味物质溶解在唾液里,通过味蕾的味孔与味细胞接触。味细胞顶端微绒毛状突起的“味毛”上面有味觉“接收器”——受体蛋白,可感受呈味物质的刺激,行使“分子天线”的作用。味细胞通过味毛上的受体蛋白结合特定的呈味物质后,使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产生电信号,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神经中枢,经分析而产生酸、甜、苦、咸和鲜等味觉。
“甜”代表糖类,“咸”代表无机盐,“鲜”代表氨基酸或蛋白质,“苦”或许意味着有毒的生物碱的存在,而“酸”则可能由已经腐烂或者尚未成熟的食物产生。在三大能源物质中,唯独脂肪,没有一种味觉来代表它。直到一种神秘蛋白质的发现,“脂肪味”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2005年,法国研究者发现小鼠的味蕾中存在一种蛋白C,它能和脂肪分子中的脂肪酸发生特异性结合。他们认为,很有可能蛋白C引起了小鼠对于脂肪的一种“味觉”,并且预测人类也可能有相同的味觉“接收器”——蛋白C。2012年,美国研究者首先证实了人味蕾的味细胞膜上也有蛋白C。此项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蛋白C越多,对食物中脂肪的敏感度就越高。如果对脂肪味敏感,那么对脂肪摄入量会较低。另有研究发现,当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而没有蛋白C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可见,“脂肪味”还有“预约消化”的作用。
但脂肪味是第六种基本味觉这一观点尚不能下定论,其研究和论证还将经过漫长的道路。
(1)味蕾结构中的_______可增大与呈味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分子天线”作用的发挥。
(2)请据文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下更多的高脂肪食物”,这是由于这些人味细胞中的蛋白C含量_______,对脂肪的敏感度_______,导致对脂肪的摄入量较高。
(3)小肠中的胆汁、_______和肠液可以消化脂肪。正常小鼠的舌头接触脂肪时,小肠会出现脂肪消化液,这属于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完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
(4)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各种调味剂——醋、糖、盐和鸡精等,近年还研发出了木糖醇等低热量的甜味剂来替代蔗糖。下列有关脂肪味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对脂肪味的认识有助于人类研发有“脂肪味”但不含脂肪的替代品
b.脂肪替代品不能完全替代脂肪,人们仍需适当摄取一定比例的脂肪
c.脂肪味的发现对于心脏病、肥胖等疾病的研究没有帮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