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与休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吐鲁番所产尤佳,其纤维柔长,光泽洁白,弹性良好。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通常说的“棉花”并不是花,而是棉桃成熟开裂后绽出的棉纤维。棉花成长过程中,棉铃虫是常见害虫。传统农业生产中常采取释放赤眼蜂破坏虫卵、耕地灭蛹、减少羽化等方法降低虫害。后来,在棉铃虫消化道内发现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它分泌的一种毒蛋白能使棉铃虫死亡,但对人畜无害。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将人工合成的该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主栽品种,成功培育出抗虫棉。
材料二: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我国的嫦娥五号着陆器成功返回地面。嫦娥五号携带有一套生物科普载荷罐,其中有棉花等四种植物的种子。实验开始几天后,棉花种子率先发芽了,在月面上长出了第一道“绿色”。棉花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做了“探究温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实验分为6组,每组都选用颗粒饱满且完整的棉花种子各2粒。
②采用恒温培养,设置6个温度环境:10℃、12℃、14℃、16℃、18℃和20℃。
③在培养皿底部垫润湿的纱布,分别置入不同的恒温箱内;种子浸泡1h后,均匀放在培养皿里,盖一层湿润滤纸保持湿度;每隔24小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统计如图3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

(1)棉桃是由棉花结构中的______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它是由棉花叶片的______中(填结构名称)合成的有机物转变成的。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长,请分析其原因:______
(2)分析材料可知,棉铃虫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发育。
(3)科学家培育出的抗虫棉主要运用了______技术。
(4)由图3可知,温度大于______℃时,棉花种子的萌发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
(5)请指出材料二中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改进______
(6)在16-20℃环境中,有部分种子没有萌发,请写出两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7)棉花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患枯萎病。二氧化是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农业上常在棉花播种前,用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由图4可知,生产上使用______mg/kg的二氧化氯溶液喷施土壤,种植棉花效果最好。
2021-05-03更新 | 353次组卷 | 3卷引用:生物(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其白昼时长可达2周。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的 光芒比地球明亮百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正在不断深入。
2019年1月3日,搭载“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此次生物科普试验包含棉花种子、油菜种子、土豆种子、拟南芥种子、酵母菌和果蝇卵六种生物,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如图1)内。载荷罐内除了6种生物 外,还有土壤、空气和18毫升水,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载荷罐内有温控装置,利用 光导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预期载荷罐内将形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为凸显本次生物科普试验的价值,研究人员在重庆大学开展了地球和月球的对照实 验:地面试验载荷罐与月表载荷罐规格相同,均为密闭空间。另外又设计了地面自然条 件下(开放空间)试验,对比不同条件下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019年1月3日晚23 : 50,地面试验载荷罐与月表载荷罐同步注水且罐内温度保 持一致,对照实验正式开始。注水两天后(1月5日),月表载荷罐内棉花种子萌发(如图 2)。注水三天后,地面试验载荷罐内一颗棉花种子萌发,可观察到嫩绿的子叶,另外三颗油菜种子在注水七天后萌发,几天后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地面自然条件下,油菜、棉花和土豆的种子也萌发了,幼苗呈茂盛生长趋势。
棉花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它的出现预示着未来宇航员将有可能在太空种植农作物,进而在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建立居所。

(1)为保证种子顺利萌发,研究人员需筛选出饱满的种子。除此外,种子还应具有的条件是_______
(2)预期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的6种生物和_________将形成微型生态系统,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____
(3)根据文中资料分析,2019年1月3日-5日,月表荷载罐内____气体含量会下降。
(4)棉花种子在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于__________
(5)如果月表、地面载荷罐内的棉花幼苗都能正常生长,10天后月表载荷罐内的单位面积棉花叶比地面载荷罐内单位面积棉花叶中有机物含量高,作出这种预测的依据是 ___
2019-09-19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卷02-2021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3 . 请阅读下面的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在热带雨林中,50%以上的植物果实被食果动物(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取食,并且60~94%的木本植物借助食果动物来实现种子的传播。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其中,栖息于森林中的灵长类是大型食果动物。
不同的灵长类取食的果实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灵长类动物有着较长的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长,往往能取食大量的种子。它们的口腔大小、牙齿形态会影响吞咽的种子大小与种类。如,南美洲的红背僧面猴属动物因具有高度特化的牙齿,能够取食具有硬质外壳的大型果实。
将种子吞咽后经消化道排出是灵长类动物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例如,倭黑猩猩所传播的植物种子中,93%以上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一般而言,距离母树5米远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但只有被传播至距离母树超过100米远的地方,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巴西片断化森林中体型较大的吼猴属动物具有较长的日间活动距离,能将种子传播至距离母树497米远的地方;少数大型猿类对种子的传播距离有时甚至超过1000米。
灵长类动物不仅能将种子带到适宜萌发的环境中,还促进了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幼苗的生长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动物消化道对内果皮和种皮进行的化学或机械性摩擦产生了“破皮”作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其次,种子外的果肉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灵长类动物将它们移除起到了“解除抑制”的作用;第三,灵长类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具有施肥效应。如,在委内瑞拉古里水库的陆桥岛屿上,红吼猴粪便的密集堆积能够丰富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的建成。
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影响了植物从种子到幼苗期的存活状态,最终还影响植物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对于许多热带树种的成功定居到其他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这对维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能传播种子的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它们在分类地位上属于脊索动物门、________纲,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
(2)灵长类动物所取食、传播的植物,在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些植物属于________类群。开花后,花药中的________散出,经过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才能形成种子。
(3)距离母树5米以上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灵长类动物对植物果实取食和传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会影响其对种子的传播
B. 灵长类动物和被取食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C. 种子经由消化道传播可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且易萌发
D. 灵长类动物粪便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
2018-12-24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备战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