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2 . 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时,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喷洒清水的是对照组B.本实验选用多粒种子的目的是方便统计
C.本实验的变量是种子的种类D.本实验必需用真实酸雨
2023-05-09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令人瞩目的冬奥会,它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不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的是(       
A.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来源可查B.实施71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C.主火炬采用氢能源“微火”点燃D.来自张北的风电点亮冬奥的灯
4 .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积极参加有氧运动B.大面积地植树造林C.戒烟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 厄尔尼诺主要由大气中哪种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氟利昂D.二氧化氮
6 . 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2022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符合的是(  )
A.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B.电视机不用时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C.倡导骑电瓶车代替步行D.推广使用高能耗的汽油车辆
2023-05-07更新 | 5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实现碳中和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提高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
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C.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8 . 温室效应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乎全球环境的重要问题。早在18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物理学家斯文特·阿列纽斯研究出了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他得出的结果是,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约40%,温度就会下降4~5℃,并可引发一个新的冰川期。同理,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的话,温度就会上升5~6℃。1896年,他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如二氧化碳、水等气体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但却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因此,地表就像罩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使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排放量最大的气体,它的主要来源是化石性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同时,人类对森林大量砍伐,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日趋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步升高,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就世界范围的二氧化碳减排而言,重点应放在减少化石性燃料的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上。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将是今后重点开发和研究的对象。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可以强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______,提高地表的大气温度。
(2)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3)植物在减少温室气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______作用吸收温室气体,写出植物吸收温室气体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条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
2023-05-01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维护好水库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保护水中野生动植物资源B.周末去库区野炊、钓鱼、洗衣服
C.在水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D.践行公民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
10 .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C.酸雨对植物有极大危害,对人和动物基本没有危害
D.酸雨就是pH小于5.6的雨水,也被称为“空中死神”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