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__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沿______传递;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面抑制了碳的循环。
(3)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022-06-23更新 | 8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变式题21-25
2 . “水是生命之源”。门楼水库是烟台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市区7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这里。水库的水质清澈,生物种类繁多。懿荣中学生态保护社团对水库的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绘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网中鳙鱼和水蚤的关系是______,白鹭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的成分是______
(2)水库中最常见的鳙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______,使其不易被天敌发现。鳙鱼因食量大,滤集浮游生物的能力强,有“水中清道夫”的美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3)同学们观察发现,鳙鱼体表覆盖鳞片,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滴在鱼头的前上方(如图),发现墨汁从鱼的口流入,再由______后缘流出,这是鳙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维护好水库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你认同的是______(多选)。
①在水库周边开展植树造林;②周末去库区野炊、钓鱼、洗衣服;③践行公民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④保护水中野生动植物资源;⑤机动车驶入环库道路要减速慢行
2022-06-23更新 | 103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变式题21-25
3 .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这里所说的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峰之后进入逐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具体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实现碳中和,不仅要求各部门的碳排放水平下降,还要采取植树造林、负碳排放技术和碳补偿等措施抵消碳排放。结合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要实现碳中和,采取植树造林措施的原因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选填图中序号)途径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绿色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时,同时释放______,所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 . 在2021年3月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加,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一定措施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下列叙述与此理念及采用措施不相符的是(            
A.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流动
B.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真正实现碳的零排放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是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
D.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绿色出行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
2022-05-04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寿光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5 . 当前,“碳中和”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相对“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______________气体增多。
(2)据图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生物______________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3)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______________作用,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达到碳氧平衡。
(4)“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保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6 .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我国因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如下碳循环尔意图:

(1)减轻二氧化碳排放根本措施是减少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途径共有_____条。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索“碳中和”,利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和腐生菌建立一个“小球藻—腐生菌循环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腐生菌通过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为小球藻提供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小球藻可进行______(填图中数字),以达到“碳中和”。
(4)我国在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开发使用多种可再生资源,请列举1例:________
(5)“碳中和”意味着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时代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举1个低碳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2七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7 . 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
A.温室效应B.生物入侵
C.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D.火山喷发和地震
2022-04-17更新 | 9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风景区大关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8 .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已向全世界郑重承诺我国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某校生物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两图所示资料。左图是碳循环示意图,右图是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直接来源于上面左图中过程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过程④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来,维持__________平衡。
(2)右图显示 1963-2019 年间,无论全球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都_____。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3)我国政府提出力争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请从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或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给自己和大家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
9 . 2010年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迫使大量的鱼、海龟等生物离开家园到其他海域求生。下面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鱼、海龟等生物的栖息地是海洋
B.水生生物离开家园的原因是栖息地受到破坏
C.消除油污是让水生生物重返家园的有效措施
D.原油泄漏不会影响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
10 . 我市某志愿服务队开发了“我要碳中和”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随时记录自己“碳足迹”。以下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B.减少使用塑料袋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D.进行垃圾分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