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对沂河进行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通过整治,沂河又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_____________的需要。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沂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庇荫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______对鱼生活的影响。
(5)为保护沂河生态系统,作为中学生的你还可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018-05-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2)生物试题
2 . 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包括人类)都依靠地球环境三要素: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肥沃而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壤.请你结合下面这幅画,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部分标志如图乙所示.现有废旧日光灯管、电池应投入贴有哪种标志的垃圾收集箱.____
(2)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各种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一条较有创意的宣传标语.____
(3)人类不能失去梦想,失去梦想,人类就会缺乏继续发展的动力.假如在100年后的地球上,你担任了“叶绿体”工厂的厂长,工厂需要的原料有哪些?产品又有哪些?(提示:可用画图、文字以及概念图等方式呈现)_____
3 . 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如图1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被排入过量生活用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
(2)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仍可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是在第_____天.
(3)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的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4)有人提出大量引进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_____
4 . 近年来,沙尘暴、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煤、石油的燃烧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均对大气造成了污染,这些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影响呢?

(1)首先,污染物随着呼吸进入我们的肺部,引起肺部疾病,而这里是人体进行_____的场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目的就是从空气中吸入氧气,氧气进入各组织细胞后,具体是在_____中被利用的。
(2)图中结构1和结构2有一个共同特点,均只由_____构成。气体经过此处时,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再随着血液流入心脏,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3)空气质量对我们的健康如此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不污染环境,又对身体健康有利呢?请列举出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_____
5 . 兴趣小组以变异直链藻、铜绿微囊藻及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固定氮磷比条件下,比较不同温度下的生物量变化。抽取一定量藻类提取液,测定叶绿素含量,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衡量标准,结果如图所示。

(1)本研究中,“固定氮磷比”体现了实验设计中的____原则,实验变量是____
(2)结果显示,这三种藻类的生物量均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且_______的增长速度最快,这是藻类细胞_______的结果。由此可见,若温度升高,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引发水华的原因之一。
6 . 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受到世界瞩目;徐州市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争取把徐州建设成低碳经济生态示范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______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右图大气中的碳通过[①]______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的表达式:______
(3)如图表示碳返还大气中的途径有哪几条______ (填写序号).
(4)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______
7 . 图中的曲线表示1960~1990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温度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3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呈________趋势。这些二氧化碳来源于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温度几乎在持续________,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_。它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__________和多种生物________
2017-12-22更新 | 92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测试
8 . 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酸雨的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等,A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其中的有害成分是图中的________,它呈气体状态,可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_______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3)图中B表示的是__________,它的pH是__________,比正常雨水的pH__________
9 .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些问题引起一些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的数量急剧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灾频繁;其三是耕种时急功近利,导致耕地肥力下降。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蛙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环境因素的破坏对蛙发育影响也很大,因为蛙的个体发育________________
(2)有人采用“引蛇灭鼠”并取得较好效果,此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
(3)面对频繁的虫害,农民不得不使用更大剂量和不断更新的农药,这样做的直接危害是(列举两点)_________;请写出两种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人为了简便,采取了焚烧秸秆和只施化肥的做法,请从改善土壤肥力及环境保护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合理利用秸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为治理水污染,相关部门在湘江某些河段建起了生物浮床。(1)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        (填器官名称)的吸收而减少;而河水中的有机物,则可被植物根系间生活着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的         者降解。
(2)浮床下方水位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         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有人提出要将浮床上的植物加工成猪饲料,遭到了反对,因为如果这样做,重金属就会通过       传递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4)作为中学生,你会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湘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