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2024-04-10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无机环境的是______(填符号),图中丙的生活方式是______
(2)请写出图中鹰和食虫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若该农草原生态系统被污染,则鹰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       ]______,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为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_。(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做法即可)
2024-04-10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3 . 近年来,我国各地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差,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净化空气,国家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某地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知,碳循环过程中是以____为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____的作用。它是作为生态系统的____参与碳循环的。
(3)现在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限购和煤炭用量的限制,就是为了减少____的排放量。
(4)全球大气污染包括____________、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5)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____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2024-04-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十二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酸雨是指PH为多少的大气降水?(       
A.>5.6B.>7C.<5.6D.<7
2024-04-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习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关于绿色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骑自行车低碳绿色出行
B.为提高粮食产量,毁林开田
C.开拓荒山,加快城市建设
D.厨余垃圾可做堆肥处理,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2024-04-03更新 | 16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将废旧电池进行填埋处理
D.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2024-04-0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十二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7 . 2023年5月19日,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多项绿色低碳相关的合作共识和倡议。低碳发展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
B.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C.垃圾分类处理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2024-03-09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通俗地说,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来中和抵消日常活动中碳的排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竺葵进行了系列探究实验。
(1)为了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然后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再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脱色后滴加________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变成蓝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利用上述实验探究光是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天竺葵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若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向__________移动,原因是_________

(3)为了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作为一名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做法是: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2024-03-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禁止驾驶私家车B.清运垃圾
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洒水
2024-02-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量)的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燃煤取暖B.焚烧垃圾
C.过度放牧D.植树造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