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图中白纸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透明的薄玻璃板跟纸面垂直。

(1)小明将一支高为10cm的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6cm,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像的高度为______cm;之后,小明需要改变蜡烛A______(选填“高度”或“距玻璃板的距离”)再进行实验。

(2)实验中小明为了让右座的小红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小明仅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将会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吸收热量一定熔化
B.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这是由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这是由于身上的水珠蒸发吸热造成的
D.蒸发在的温度下也能发生
2024-03-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检测物理试题(三)
3 . 摄影师用简易照相机给同学们照相时,发现站在两侧的同学没有“进镜头”,这时他(  )
A.应向同学们靠近B.应远离同学们
C.应在原地不动D.怎样移动也不行
2024-03-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限时练习物理试卷
4 . 手机上某款运动记录软件记录了一次慢跑数据,每公里耗时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______公里跑得最快,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公里

累计耗时(时:分:秒)

配速(每公里耗时)

1km

00:07:02

7分02秒

2km

00:13:36

6分34秒

3km

00:21:35

7分59秒

4km

00:28:14

6分39秒

5km

00:35:33

7分19秒

6km

00:42:50

7分17秒

7km

00:49:46

6分56秒

8km

00:57:24

7分38秒

9km

01:03:53

6分29秒

5 .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f为10cm的凸透镜、同一发光体(高为3cm)、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研究中,他们正确操作,按表格中的物距依次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像距、成像的像高记录在表格中。在分析比较表中的物距、像距与焦距、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成像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后,该小组同学提出一个猜想:“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某一特定位置时,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该猜想,继续实验,首先应该在该表格的基础上,再做物距为多少cm时成像情况。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你的理由。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cm

1

30.3

15.0

1.5

2

26.0

16.3

1.9

3

22.5

18.3

2.5

4

18.0

22.5

3.8

5

16.0

26.7

5.0

6

14.0

35.0

7.5

6 . 小阳在初二物理学习时,通过探究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入初三时,他用高为5cm的F光源、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具座和光屏,进行该实验的复习。
(1)他将F光源放在物距分别为20cm、30cm、40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后,测量并记录了三个像高分别为5cm、3cm、15cm。请你帮他选出物距为40cm时对应的像高为___________cm;
(2)当物距为50cm时,像高可能为___________
A.2cm       B.4cm       C.5cm       D.7.5cm
2023-06-04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7 . “声纹锁”运用声纹识别技术,能识别出主人说出的“口令”而自动解锁。然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时,却无法解锁。每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声纹,就好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声纹体现了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
2023-06-04更新 | 6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8 . 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红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用支架将薄透明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准备了形状、粗细、高度均相同的A、B两根蜡烛,一把刻度尺和一支铅笔,如图所示。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问题。
   
①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白纸上的某点,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缓慢移动它的位置,直至从各个角度观察都与蜡烛A所成像完全重合;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uv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①②再做5次实验,每一次实验从各个角度看蜡烛B都再次跟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u/cm

10

12

14

15

16

17

v/cm

10

12

14

15

16

17

(1)实验中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把光屏放在其所成像的位置,侧面观察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__________
(3)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2023-06-03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9 .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讲述了铸鼎的方法。用石灰三和土塑造成内模。内模干燥后,在内模上面涂一层约几寸厚的油蜡,在油蜡的上面雕刻出文字和图案。再用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涂在油蜡上约几寸厚,制成外模。等到外模干透坚固后,便用慢火在外烤炙,使里面的油蜡流出,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鼎成型的区域了。慢火烤炙时,油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熔化C.汽化D.升华
2023-05-28更新 | 52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题
10 . 小菲在实验室里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过程。请你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实验现象,完成下面填空:

(1)小菲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
(2)她将“点亮”的电子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并左右移动光屏。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缩小、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3)她又将电子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当把光屏移动到60 cm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再次观察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倒立的实像;
(4)她再将电子蜡烛放置在30 cm刻度线处,并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2023-05-02更新 | 4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