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9 道试题
1 . 全国消防日是每年的11月9日。在电话号码中,“119”是火灾报警电话,如图是社区张贴的一张宣传海报,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向小区居民解释这样做的危害。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多校中考第三次调研理综物理试题
2 . 把一块橡皮泥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将其捏成小船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理化综合学生质量监测调研测试(三) -初中物理
3 .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它不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更是一种犯罪行为。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高空抛物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
4 .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家庭使用了如图所示手压式喷壶进行个人及家庭的防护消毒,其工作原理如甲、乙两图所示,按压手柄就会有药液喷出,按压速度快喷出药液的流量变大,试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5 . 某公司宣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Atlas已经推出,新款Atlas采用了更强大灵活的电动设计,动作范围超过人类,并配备了升级的夹持器能灵活搬运物品,Atlas代表了人形机器人的巨大飞跃,有望在10年内投入实际运用。
(1)机器人在水平地面搬着重物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对重物是否做功?
(2)功能越强大的机器人零部件也会更多,质量也会更大,这样在向高处搬运的过程中会大大增加机器人的能耗,导致效率不高,请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机器人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一条即可)。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6 . 世界上最牛的喷泉一口气能喷出1700吨水,场面如同山洪暴发一般,它就是火箭发射台喷水系统,当点火发射时发射台温度瞬间接近3000℃,剧烈的能量波动能产生高达200分贝的噪声,喷水系统除防止火箭尾焰烧坏发射台外,同时水分子还能吸收声波能量,将空气振转化为水分子的热运动,达到抑制火箭发射产生的巨大噪声,对火箭的成功发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喷水系统给发射台降温时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2)喷水系统是在什么过程减弱噪声的?请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同减弱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写一条)。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7 . 某物理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版的饮水机(如图1所示),放水前的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放水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用手挤压瓶子,水便可从水平安置的吸管中流出,松手后就会自动停止放水(如图3所示);
第二种:将瓶盖拧松,水便可从水平安置的吸管中流出,拧紧后就会自动停止放水(如图4所示);
第三种:第一阶段,把竖直安置的吸管往上提一段距离,使其最低端高于水平安置的吸管,水便从另一根水平安置的吸管中流出(如图5所示);第二阶段,把竖直安置的吸管往下按一段距离,使其最低端低于水平安置的吸管,水便停止流出(如图6所示)。
(1)试用文字解释第一种放水方式的原理;
(2)试用文字解释第二种放水方式的原理;
(3)试用物理量符号进行推导的方式解释第三种放水方式两种阶段的原理(提示:自拟物理量符号,物理量符号意义需说明清楚,可结合画图进行解释)。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三海学地教育联盟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卷
8 .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发布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瞄准了2025年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某海滨旅游城市为发展海洋旅游业,特进口了一批双前轮沙滩自行车,如图所示,请你从自行车结构的角度,提出一个物理相关问题并回答。

【示例】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脚踏板凹凸不平?
回答: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问题: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试题
9 . 2023年冬季,闽西北地区遭遇了凝冻天气,部分路面上结了一层薄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
(1)解释薄冰的形成。
(2)提一条在薄冰路面上安全出行的建议,并说明所依据的物理道理。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10 . 如图所示是王老师上课时所做的“模拟蹦极”实验,不计空气阻力和弹性绳自重,其中A点是弹性绳原长时的位置,B点是弹性绳下端吊着小球静止时的位置,C点是小球下落的最低点,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小球从A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