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现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乙、丙相互吸引,则甲、丁一定相互排斥
B.如果乙、丙相互排斥,则甲、丁一定相互吸引
C.如果甲、丙相互吸引,则乙、丁一定相互吸引
D.如果甲、丙相互排斥,则乙、丁一定相互排斥
2 . 如图所示,用一条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质量为,所带电荷量为。现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斜向下,小球平衡时,拉小球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30°,试求:
(1)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及绳子的拉力大小;
(2)改变匀强电场方向,在保证小球空间位置不变且平衡的条件下,该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与方向?
2023-08-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3 . 如图所示,在x轴上处固定两个带电量均为的点电荷,一电子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x轴从处移动到处或沿y轴从处移动到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x轴移动时电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沿y轴移动时电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在处固定电荷量为的负点电荷,可使处的电场强度为0
D.在处固定电荷量为的正点电荷,可使处的电场强度为0
2023-08-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4 .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距离,两球之间斥力大小是F。今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先后与A、B两球接触后移开。这时,A、B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  )
   
A.B.C.D.
2023-08-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造太阳


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要大的多,而且不会像核裂变那样产生有害的核废料。海水中可以提取大量的核聚变材料氘和氚,如果能够有效利用,那人类的能源危机将被彻底解除。如何让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为人所用呢?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座核裂变电站建成只用了9年。但从第一颗氢弹爆炸到核聚变发电一下子就研究了近70年,至今还在实验室试验阶段。
为什么会这样难呢?要想发生可控核聚变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高温高压的环境。地球上要想让两个轻核聚合在一起,最起码也要5000万摄氏度的温度。这样才能让两个带正电的轻核,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相互靠近时的静电斥力。二是要有一个“容器”将聚变材料“约束”起来。问题是,哪里去找这么个“容器”?要知道,金属中耐高温的扛把子—钨,其熔点也不过3410℃。5000万摄氏度足以让地球上所有物质变为气体后,成为等离子态。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三种“约束”方式,分别是引力场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太阳发生的核聚变就是靠自身巨大的质量产生的引力场约束聚变时的等离子体。这个控制原理显然不适合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下面我们重点说一说最靠谱、技术最成熟的磁约束核聚变。
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复杂的环形容器。图甲中,环心处有一欧姆线圈,四周是一个环形真空室,真空室的外部排列着环向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当欧姆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在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涡旋电场,将真空室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再通过辅助加热手段,逐渐达到聚变需要的临界温度。同时,环形真空室中的高温等离子体形成的等离子电流与极向场线圈、环向场线圈共同产生磁场,在真空室区域内形成闭合磁笼子,将高温等离子体紧紧约束在真空中,如图乙所示。理论上讲,想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必须使等离子温度达到一亿摄氏度以上,并能稳定运行1000s以上,才能用于商业运行。图丙是中国的托卡马克装置二号M环流器,它于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实现了1亿摄氏度10s的目标。近日,对该装置的升级改造已经完成,正在准备向1亿摄氏度100s的新高峰迈进。

(1)科学家发现三种“约束”聚变材料的方式,其中最靠谱、技术最成熟的是_______
(2)托卡马克装置中核聚变的原理和我国已经商业运行的核电站中核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发生核聚变时,两个带正电的轻核需要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力,才能发生核融合;
(4)给托卡马克真空室里的等离子体加热称为“点火”,三个线圈中,首先给等离子体“点火”的是_______线圈。
2023-03-25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
7 . 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现象,丙图呈现相互吸引现象。

(1)由实验现象可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 电荷是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悬挂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显然,带电的物体与玻璃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必定相同,带电的物体与橡胶棒相斥的,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必定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据此分析,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种电荷。
(3)假如一个物体带上了第三种电荷,你认为以下情况可能的是_______
A.该物体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吸引
B.该物体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排斥
C.该物体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
D.该物体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排斥
2022-10-11更新 | 55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物理试题
8 .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电子,让科学家认识到原子也具有内部结构。为了探究原子的结构,1909年,新西兰科学家卢瑟福开始做“用一束高速粒子(质量接近氦原子质量的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非常薄的金箔”的实验,如图所示。大量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改变,极少数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个别粒子甚至原路返回。卢瑟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用到了(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存在空隙D.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2022-08-12更新 | 163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9 . 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因失去电子带负电荷B.金属箔片因带负电而张开
C.玻璃棒把电子转移给验电器D.验电器因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10 .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丝绸与玻璃棒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甲中,玻璃棒A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图乙中,金属箔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球B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